山水贵州溢出“美丽效应”

2018-09-05 16:18: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云|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杨云):9月4日,伴着一阵广播,又一趟入黔旅游动车组驶抵贵阳北站。夏末秋初,气候宜人景色秀美的贵州相继迎来百人以上包机、专列数次。

  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有“山地公园省”“天然氧吧”美誉。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禀赋,贵州省深度挖掘生态和文化资源,把大旅游作为贵州做大做强的三块长板之一,大力发展以大旅游为龙头的多产业融合,让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融合剂、催化剂、助推剂,促进“旅游+”融合发展。

山水贵州溢出“美丽效应”

贵州贞丰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景点 (摄影 杨云)

  贵州拥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贵州将旅游业作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以“特色、高端、精品”为导向,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加速推进“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如今,旅游业正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富民兴黔”的支柱产业以及助推贵州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魅力,贵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踏水寻青、融情自然。2017年贵州旅游业交出的成绩单: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7.44亿人次、3.27亿人次、7116.81亿元,分别增长40%、31.17%、41.6%。

  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的脊骨;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两大水系,构成了贵州的血脉。一山一水之间,塑造了贵州磅礴而灵动的气质。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山水贵州溢出“美丽效应”

贵州黔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景点 (摄影 杨云)

  喀斯特地貌,塑造了山水贵州的别样风貌。铜仁境内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素有“天下名岳之宗”和“古佛道场”之美誉,主峰的“蘑菇石”是最为著名的一道风景;赤水境内,红色岩系发育出全国面积最大、最美丽壮观特殊的丹霞地貌,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生长着与恐龙同时代的“古生物活化石”桫椤,被誉为“桫椤王国”。

  “绿水青山”溢出“美丽效益” 全域旅游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贵州旅游“井喷”势头强劲。在贵州雷山郎德苗寨农家乐老板余福伟的眼里,“井喷”就是“从年初忙到年尾,忙得不得了”。在旅游业人士林军的眼里,“井喷”就是“连续两年公司往贵州输送的浙江游客增长率在50%以上。”在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顾新蔚的眼里,“井喷”就是“2018年入夏后的每个周末,黄果树景区日均接待量都在3万人左右。”

山水贵州溢出“美丽效应”

贵州长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景点 (摄影 杨云)

  炎炎夏日,贵州很“爽”。凭借纬度、高度、湿度、温度、负氧离子浓度、风度“六度”造就的优越气候条件,依托空气清爽、气候凉爽、人民豪爽“三爽”资本,全力打好避暑旅游牌。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惬意地享受贵州天然“大空调”、生态“大氧吧”。

  隆隆冬日,贵州很“暖”。“温泉之省”建设全面启动,剑河温泉、石阡温泉、息烽温泉等一批传统温泉项目加快提质升级。贵阳市乌当枫叶谷温泉、六盘水市龙井温泉、百车河温泉、娘娘山温泉等一批新建温泉项目开门迎客。

  贵州旅游“1+3+N”综合治理体制逐步完善。“1”个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整合各涉旅部门力量,改变了旅游管理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管理的状态;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法庭“3”方力量投入;“N”个自选动作组合出拳,让旅游管理无死角。

  近年来,贵州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旅游发展过程中,在保住贵州“绿水青山”的同时为农民创造“金山银山”。绿色是底色,生态是基调。在贵州,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已成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同时,各级政府把环保作为发展的底线、生命线和高压线。

  “游客看的就是咱这儿优美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得越好,旅游业前景就越广阔。”梵净山下江口县寨沙侗寨居民杨晓月说,“过去,村民仅靠种植砍柴维持生活,这几年发展旅游,收入多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不仅不砍林木,还积极当护林员看护森林。”

  夜色渐浓,梵净山下,寨沙侗寨,人流涌动,侗歌悠扬。这是江口官方新建的美丽侗寨。如今在寨沙,已有四十余户村民办起农家乐,2017年户均毛收入10万元左右。侗寨6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旅游人,户户都吃旅游饭。

  蓝天碧水,游客忙着拍照,这是他们眼中的绿水青山;景区内外,村民呵护着山水草木,这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