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观山湖区:政府生的“娃儿”民营医院“喜养”

2018-10-10 10:21:5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岳旺|责编:陈梦楠

  10月9日,国庆长假过后,贵阳市观山湖区观山社区的周冠芳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照常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老人今年87岁,脑梗之后留下偏瘫等后遗症,每天都要来中心的国医馆扎针灸、做推拿。20多天后,她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手可以慢慢抬升了。

  “离家近,人不挤,环境不错,态度又好,比去大医院方便多了。医院建在了老百姓家门口,也办到了我们的心里头。”提起社区医院,老人的子女竖起大拇指点赞。

  喜悦感获得感的背后,折射出群众既往不少的心忧。观山湖区2012年12月成立,因种种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不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孱弱,患者看病纷纷向省医、贵医等城市中心大医院拥挤集中。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成为该区的一大民生心病和全区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

  如何破局?根本之道在于政府归位,切实履行公益医疗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据悉,该区去年投入1800万元,并协调有关项目资金,高标准建成了观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在全省同类机构中首屈一指。

  然而,生儿容易养儿难,为了避免又形成“大医院一号难求、卫生院门可罗雀”的怪圈,改变基层医疗机构重建轻管现状,该区拟将其交由民营医院承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心存疑虑者认为,既然政府有心建,也有责任和能力运营好,好不容易“生下的儿”,让别人“抱养”实在可惜;赞同者认为,在现有医疗体系下,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和人才的虹吸现象一时难以扭转,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部分闲置、服务效率低下是不争事实,需要借助外力和市场之手加以改变,以此增强其运营能力和服务效能。

  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观山湖区委、区政府一致认为,在深化医改、改善民生工作中,要敢于趟出一条新路子,紧抓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牛鼻子,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同时,政府在履行公益医疗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深化改革,避免大包大揽、无所不能,推动医疗卫生等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引入民间力量有序参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经过充分比选,观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贵阳泰康乐医院承办、管理,实现了新的“公私合营”。去年12月28日,两家机构同时挂牌、正式开诊。

  中心占地近一万平方米。记者现场看到,一楼大厅宽敞明亮,各类候诊接诊设施一应俱全。中心开设了全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口腔科、中医科以及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中心等科室;拥有全套检验设备,DR、16排CT、四维彩超、心电图等国内先进医疗设备。

  中心人力配置在全省同行中也属前列。拥有5名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20名主治医师,多数有三级医院从业经历,有的还是学科内的知名专家,中心主任、院长向德芬教授原为三甲综合医院金阳医院院长,省管专家,二级教授。

  “公私合营”也展现出对外部资源的强大整合能力。中心与北京市体检中心合作,开展体检服务;依托泰康乐医院,开设了月子中心、医美整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业务,就近就便为居民提供“医养结合”和其他市场紧缺的健康服务;与中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金阳医院、贵阳口腔医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医联体关系。

  “没有人愿意舍近求远,关键还是要能看好病。”观山湖区卫生与计生局副局长陈丽一语中的。

  据悉,除了“放”与“服”,观山湖区也对该中心进行严格的“管”:严格管控服务价格,严格考核目标任务。必须提供需政府建设提供的医疗服务,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并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协助政府履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中,观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现出较强的活力。目前,该社区已建居民健康档案5000余份,免费为社区老年人体检、预防接种、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等服务上万余人;诊治患者9687人,其中,首诊患者达八成,复诊患者达两成,向上级医院转诊数十人。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留在了基层,成为社区及周边近20万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向德芬院长自豪地说:“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是‘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和服务,收取的是社区医院的低廉费用’。我们的宗旨是:尽我所能让社区群众花少钱花小钱能看病看好病。”

  近年来,该区面向基层进一步加强医疗阵地建设,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乡镇卫生院4个,并采取市级公立医疗机构托管、国有企业承办、民营企业承办等三种方式,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力量,形成了“十五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圈”。(记者 陈玉祥 陈毓钊 王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