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看贵州脱贫攻坚显著成效

2019-09-24 13:44:22|来源:多彩贵州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9月24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贵阳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贵州贯彻实施《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依法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议》(以下简称《条例》《决议》)以来,全省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仅2018年全省就减少了148万贫困人口,是近年来减贫人数最多的一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全省66个贫困县中33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

(大扶贫)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看贵州脱贫攻坚显著成效

  据悉,贯彻实施《条例》《决议》一年多来,全省各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大扶贫格局,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贯彻实施《条例》《决议》的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整改,依法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扶贫资金监管——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围绕《条例》《决议》重点内容,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2018年投入148.99亿元,其中中央投84.96亿元、省级投64.03亿元;同时期全省纳入统筹整合的中央和省财政涉农资金金额达377.57亿元,其中66个贫图县为331.36亿元。创新脱贫改坚融资模式。设立全国首支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截至目前,极贪乡(镇)子基金累计拨付130.3亿元。争取对口帮扶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今年以来,7个东部帮扶城市投入我省财政帮扶资金29.84亿元、其中投入深度地区超过12亿元,深度贫困县县均投入4500万元以上。强化扶贫资金监管。组织开展2018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专项检查;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目标任务,组织核查调整项目库,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和涉农整合资金全部纳入项目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体系等。

  打好“四场硬仗”,聚焦精准脱贫——

  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继2018年发动“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之后,2019年,又发动了“春季攻势”“夏秋决战”,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国第一,为贵州近六年来最高,带动了45.53万户160.84万贫困人口增收。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截至今年6月20日,全省已建成住房44.74万套,累计完成搬迁167.07万人,尚余5400套住房正在建设,年内188万人搬迁入住目标基本能够实现。全力推进以路、水、电、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投资315亿元,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实现了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目标;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寨约2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农村地区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85%,64%的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用上智能机顶盒。积极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每年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建立完善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截至5月底,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开工4.18万户,竣工3.51万户;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开工28.48万户,竣工25.74万户。

  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

  按照《条例》第六章“保障和监督”的规定,各级政府将督查、问责和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查处作为促进工作的有力抓手。2018年,全省扶贫领域共立案6075起,受党纪政纪处分4427人,移送司法机关43人,涉案金额2.17亿元。

  两院发挥职能,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全省司法机关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条例》《决议》,积极主动履行审判、检察职能,积极稳妥处理涉贫案件,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坚强司法保障。2018年至2019年5月,全省法院受理涉及脱贫攻坚刑事案件505件,审结488件。今年1至5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涉贫刑事案件485件823人,作出批准逮捕357件390人,作出不批准逮捕11件243人。共受理审查涉贫刑事控告案件46件56人,刑事申诉案件10件13人。

  人大依法履职,助推打赢脱贫攻坚——

  按照《条例》《决议》的要求,各级人大依法履职推动法治扶贫、夯实责任推进人大帮扶、引导代表助力脱贫攻坚。如铜仁市各级人大组织13000余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联组共推、结对帮扶、集言献计、带头引领、监督问效”五项行动;安顺市5553名各级人大代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3369户,协调资金3.5亿元;牵头或参与创办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399个,带动贫困户10618户实现增收7466.13万元。(记者 洪英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