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推进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

2019-11-17 16:16:50|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携手黔菇“钱”路宽。

  11月16日,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招商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项目20个,签约总金额达19.258亿元。签约企业来自广东、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作为全国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黔西南州食用菌备受青睐,现场签约项目12个。“这是我们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抓住企业家、科学家、银行家‘三家’,在资金整合、政策支撑、要素聚集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强化利益联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上精准发力,初步实现的裂变式发展。”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介绍,至10月底,黔西南州今年累计种植食用菌4.529亿棒(万亩),产量19.27万吨,产值25.15亿元;种植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8家),合作社21家,产业带动贫困人口1.14万人,实现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共赢。

  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贵州食用菌产业初步实现裂变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尤其今年以来,贵州全省上下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把食用菌产业作为12个特色优势产业及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和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兜底产业来抓,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菌种、菌材资源要素得到夯实。24个省级栽培种生产基地和1个院士工作站初见雏形,一批具有菌种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落户贵州;通过“外调内建”,今年将完成50万亩菌材林基地建设,在安龙、黔西、道真等县建立菌棒配方项目示范基地。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省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已达76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今年新增8家),设计产能大于1000万棒/年的生产主体有77家,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企业集群。

  产业集聚效应初见规模。初步形成黔西乌蒙山区、大娄山区-武陵山区等5大产业带,黔西南、黔东北、黔西北3个产业集聚区也初具规模,织金竹荪、安龙香菇、玉屏茶树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不断涌现。

  人才基础逐步夯实。依托现有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形成一个由省内外45名专家组成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多部门联合举办食用菌产业技术培训班,引导企业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实操培训,一批食用菌产业技术型农民正在涌现。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菌种、菌材供给能力,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强化品牌与市场建设,激发科技人才活力,扎实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杨昌鹏介绍,我省将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产业布局由广泛覆盖向优势区域集中,让全省食用菌产业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竞争力更强,从食用菌产业大省向强省跨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