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赤水河畔 养牛比打鱼强
2020-07-24 15:03:16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李佳艺

  7月22日,记者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群峰村的赤水河边看见这样一块蓝底白字的警示牌,上面写着“赤水河流域十年禁渔”。警示牌不远处,就是村民陈科华的家。

  “养牛,比打鱼强!”是陈科华常念叨的一句话。曾经他是在河里讨生活的渔民。如今,他已是拥有14头牛、42只麻羊的养殖户,实现了上岸转产,更实现了稳定增收。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表示,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事实上,赤水河贵州段还是“禁渔令”的“先行区”。

  2015年底,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长江流域赤水河段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开启。

  2016年,贵州正式启动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先行试点。

  2017年1月1日起,赤水河流域贵州段全面禁渔。

  10年“禁渔”,是为了更长远的“有鱼”,也是为了破除“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但禁渔,也意味着渔民必须上岸,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禁渔的目标,既有“鱼增多”,也有“民增收”,这并非对立的关系,关键在于当地政府对转产渔民的引导和安置。在实行3年多禁渔后,赤水河习水段两岸曾经的渔民,如陈科华一样,已经开启了新的生活。据介绍,习水县目前已落实渔民转产安置95人,实现了转产就业的全覆盖。

  渔民上岸后,赤水河里的珍稀鱼类已大幅增长。(记者 李薛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