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稳扎稳打攻克最后堡垒 善作善成圆梦全面小康
2020-10-27 09:59:14来源:贵阳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宋姝君

(中首)稳扎稳打攻克最后堡垒 善作善成圆梦全面小康

图为采茶工在红枫湖万亩生态茶园采茶图为采茶工在红枫湖万亩生态茶园采茶

  贵阳主攻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六大主导产业,以产业促脱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一切工作都要向脱贫攻坚发力,一切工作都要与脱贫攻坚融合,一切工作都要为脱贫攻坚服务”。“十三五”以来,贵阳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好“内”“外”两个战场,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根本性胜利,将脱贫攻坚战果书写在筑城8043平方公里大地上。

  这是为人民而战、与贫困抗争的五年。

  五年来,贵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2015年实现“整市脱贫”后,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这是脱贫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11918元增长到2019年的17275元,连续五年收入和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全省“火车头”“发动机”作用不断发挥的五年。

  五年来,贵阳结对帮扶成效显著,结对帮扶省内13个贫困县,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58个,有力助推帮扶县贫困人口51万人脱贫。

  稳扎稳打攻克最后堡垒,善作善成圆梦全面小康。回首来路,贵阳栉风沐雨,玉汝于成。展望前路,贵阳信心坚定,再启新程。

  聚焦“精准”发力

  靶向施策脱真贫真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十三五”时期,是贵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贵阳始终把“精准”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

  精准攻坚内容。深入开展大调研、大排查、大清查、大走访行动,坚持走访对标“五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有人躺在床)、“八有”(有饭吃、不缺粮,有衣穿、四季齐,有水喝、质达标,有学上、不辍学,有医保、能看病,有房住、居安全,有产业、能致富,有环境、清净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精准统筹部署。针对脱贫攻坚制定系列重要文件,建立大统筹大调度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心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到贫困村,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逐渐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精准攻坚打法。大力推进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打好“四场硬仗”,深入推进“五个专项治理”,因地制宜推出“加强版”“创新版”的脱贫攻坚方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2016年,全市64个贫困村全部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标注出列。

  2018年,贵阳累计脱贫8969户29520人。

  2019年,全市剩余6119户、135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贵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气神,攻下贫困最后的堡垒、拿下最后的阵地,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3+1”短板补齐

  群众“三感”持续提升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贵阳发扬“钉钉子”精神,全面开展常态化筛查和专项治理,画好精准脱贫“工笔画”,打响了一场聚力攻坚脱贫“3+1”保障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问题)的集中歼灭战。

  ——从“上学难”到“上好学”。新改扩建、维修改造学校593所,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2.94亿元,惠及学生192.8万人次,严格落实“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让每名困难学生都能上好学。

  ——从“看病难”到“放心治”。全市912个行政村实现卫生室全覆盖和村医配备全覆盖,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

  ——从“老破小”到“换新颜”。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92万户,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0.34万户,全面消除农村住房安全隐患,确保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从“饮水难”到“喝好水”。累计投入资金4.63亿元,新建及改造农村供水工程450多处,提升及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2万人。截至2020年10月,全市共建有农村供水工程319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总人口181.4万人,全市2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03%,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目标任务,农村人口都能达到脱贫攻坚“饮水不愁”标准。

  “特别高兴和激动,有80个平方米,三室两厅,宽敞明亮,一家四口再也不用挤在一个大通间里面了,圆了‘楼房梦’。”2019年6月4日,姚绍合从花溪区久安乡小山村搬迁到位于花溪区清溪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溪苑,不仅圆了梦,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以前,姚绍合背负沉重家庭负担,需要政府和他人帮助,如今,他已经成为带领居民一同发展的居委会主任。

  得益于贵阳实施的农村分散供水巩固提升工程,修文县六桶镇凉井村6700余名村民告别了“望天吃水”的历史。“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自来水。”拧开院坝里新安装的水龙头,看着清亮的自来水喷涌而出,67岁的村民汤明才笑得合不拢嘴。

  ……

  补上短板弱项,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便是最好的佐证。

  “共筑行动”护航

  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自2015年底贵州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以来,贵阳市以“六个坚持”和“五个体系”建设为根本遵循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规划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2019年6月,贵阳市易地扶贫搬迁3009户、12090人全部搬迁入住,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聚焦“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贵阳在系统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的同时,创新性提出并实施“共筑行动”。

  建立“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安置点、科级领导包楼栋单元、结对党员包户”工作机制,实现5400余名党员结对帮扶搬迁群众全覆盖,每月不定期走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解决搬迁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打通公共政策服务与搬迁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不断完善安置点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安置区与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所有安置点都实现“五通三化”,配套建设“八个一”服务工程,新建的3所幼儿园、1所小学和7所医疗机构已全部投入使用。

  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创业带动就业、技能培训促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四大工程,采取设立就业服务中心、举办专场招聘会、引进扶贫车间、开拓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让搬迁群众可以就地就近就业。目前,所有安置点都建设了1个以上的扶贫车间,“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搬迁群众的生活多姿多彩。

  ……

  “从家里过去几分钟就到了,一个月有3000元工资,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家,比在外打零工强多了。”陈卫英从修文县扎佐镇清溪村搬迁到龙岗社区龙潭居委会后,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在家门口的服装生产扶贫车间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生活。

  结对帮扶聚合力

  助力全省决战决胜

  带动兄弟市州实现同步小康,是贵阳作为贵州“首位城市”义不容辞的“首位责任”。

  在贵州撕掉绝对贫困标签、踏上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贵阳作为省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省会担当、发挥省会优势,从全省脱贫攻坚的大局出发,主动开展省内结对帮扶工作。

  ——当好“协同军”,结对帮扶省内习水、印江、麻江、镇宁、长顺、普安、天柱、罗甸、水城、剑河、望谟、紫云、纳雍等13个贫困县,实施大产业带动、大市场带动、大就业带动等六大帮扶工程,有力助推帮扶县贫困人口51万人脱贫。

  ——凝聚“大合力”,投入财政资金9.63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8.7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58个,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立足“长效帮”,提供就业岗位56.21万个,市内43所学校结对帮扶贫困县41所学校,22所医院结对帮扶贫困县31所医院,组织培训当地乡村干部470人次,选派85名同志到贫困县挂职帮扶。

  ——拓展“两市场”,发挥贵阳大市场带动大扶贫的作用,通过推进“扶贫专柜、扶贫专区、扶贫专馆”三个专项建设,实现产销精准对接,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自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采购和销售本省农产品478.64万吨、495.7亿元。同时,积极拓展东部市场、黔货出山进军营市场,千方百计把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助推“黔货出山”。

  贵阳市农投集团通过自建、合作和订单等模式,在全省建设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项目50余个,覆盖全省农户37972户、1504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922户、102932人。

  ……

  五年来,贵阳不仅帮助结对帮扶县撕下绝对贫困标签,更同他们一道构建起稳定脱贫致富的支撑,开创了输血造血、反哺共赢的帮扶新路,为贵州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实现“山乡巨变”做出了省会贡献。

  以产业谋长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虽然贵阳全部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但脱贫攻坚工作还没有结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情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多重考验、多重压力,贵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贫又战疫,全力做好“必答题”“加试题”,应对汛情“新考验”,奋力冲刺90天、坚决打赢歼灭战,坚持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建立起未贫即防、临贫预警、骤贫处置的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APP+保险+社会扶贫网”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战、歼灭战、收官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十三五”期间,贵阳不仅在“拔穷根”上下功夫,更在“谋长远”上再发力,把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条根本之策、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的一条长远之计。

  当前正是贵阳22万亩“贵长猕猴桃”“修文猕猴桃”丰收上市的黄金时节,数以万吨计的果子正乘着“黔货出山”的快车,销往省内外甚至国际市场。

  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的大棚及露天种植基地里,上海青、西兰花、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一茬接一茬地种下,既为全市不间断地保供了“菜篮子”,也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

  ……

  对照“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贵阳主攻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六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129万亩,建成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完成果园种植120万亩、茶园种植28万亩、中药材种植35.22万亩,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达80%,产业发展实现“六个转变”,在黔中大地奏响了一曲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交响乐。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山乡巨变”的宏伟画卷在贵阳大地徐徐展开,小康的千年梦想正照进现实。

  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即将圆梦的最后阶段,贵阳立下誓言: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记者 樊成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