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猕猴桃篇(中)—— 渐入佳境,一颗“红心”醉太平
2022-07-28 15:49:26来源:六盘水日报编辑:罗淼责编:李胜兰

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猕猴桃篇(中)  渐入佳境,一颗“红心”醉太平

村民正在采摘猕猴桃。

  2018年8月24日,5吨“弥你红”红心猕猴桃从六盘水装车,经过半天的飞行,顺利抵达目的地——台北。

  这不是“黔货”“弥你红”的第一次出山。同年,540吨凉都“弥你红”远销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等国。 2019年,“弥你红”成功跻身中东市场。

  2021年,仅通过邮政快递发往市外的猕猴桃产品就达84.5万件4350吨。

  目前,“弥你红”在大连、贵阳、广州等城市建立了专卖店、专销柜、体验店等销售实体,全方位、立体式打造销售终端。同时,在京东、天猫、顺丰等平台建立了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奇迹”的发生,既是偶然,更是必然。

  22年前,红阳猕猴桃从四川落户六盘水,在地处北纬26.5°——北半球上猕猴桃“黄金生长线”的“黄金生长点”以及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禀赋中,造就了优质的红心猕猴桃,赋予了“弥你红”红心猕猴桃“果肉细嫩爽滑,清甜弥漫口中”的独特口感。

  从“红阳品种”到“弥你红品牌”,六盘水猕猴桃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风雨兼程,渐入佳境。

  2010年,水城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绿色产业发展中心”,专抓猕猴桃产业发展,并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凡在水城县规划区域内,连片种植猕猴桃,产业面积超过20公顷以上的,每公顷补助15000元。

  随后,六盘水市先后出台了《六盘水市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实施方案》《六盘水市特色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六盘水市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管护暂行办法》等文件,大力发展以猕猴桃等为重点的山地特色农业。

  政策的出台,吸引了大量人流、资金流涌入。尤其是当地的一大批“煤老板”,退“二”进“一”,弃“黑”奔“绿”,转型投资猕猴桃产业,夏虎翼就是其中的一员。

  夏虎翼曾拥有5对煤矿,2006年,谋求转型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水城县鸡场镇试种了500亩红心猕猴桃。

  出乎意料的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种植的红心猕猴桃被列为推荐果品。更令人兴奋的是,当他随国家农业部到意大利参加切塞纳国际果蔬博览会时,一位意大利客商仅凭宣传资料,就要他马上发两车皮鲜果,并表示将长期订货。

  “看上去不起眼的猕猴桃,收益并不比挖煤炭少!”夏虎翼心里有了底,虽然有时面临无序竞争、资金短缺、技术滞后等困难,他仍咬牙坚持,先后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米箩、月亮河大规模种植猕猴桃。

  政策支撑,大户带动,凉都大地春潮翻涌,越来越多的农户自愿参与到猕猴桃种植中来。

  2019年,六盘水市种植猕猴桃面积达20.08万亩,形成了5个万亩猕猴桃基地和勺米至猴场百里猕猴桃产业带,是“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猕猴桃产区。六盘水红心猕猴桃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着“神奇美味果,红色软黄金”的美誉,更是成为旅游待客必备的“伴手礼”。

  “尝一枚猕猴桃,此中妙,不可言,莫与山间猢狲知,正是红心醉太平。”

  一颗小小的猕猴桃, 连接起大山里的村民与山外的世界,见证了六盘水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优的历程。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没有“龙头”带动,就没有“龙身”的起舞。

  原来,“小家小户”的个体经营,既扛不住“天时”的千变万化,也玩不来“要素”的优化配置,更建不成紧密的利益联结。

  在此背景下,六盘水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运用“三变”改革,通过公司引领、合作社带动,把分散的土地、分散的农户、分散的组织有效聚集起来,将“小农户”引入“大产业”。

  六盘水农投公司是一家市属平台公司,通过聚合土地、人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研发等为一体的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如今,猕猴桃产品已不再只有鲜果,在已建“弥你红”生态食品加工园的基础上,全市形成了果酒5000吨、饮料1000吨的产能,猕猴桃果汁、果脯、果酱、休闲食品及生物萃取、美容产品等已研制成功,产业链不断延伸。

  如今,六盘水市已经形成水城百里猕猴桃产业带、六枝木岗至龙河猕猴桃产业带,两个产业带如玉带般缠绕沿途乡镇,覆盖14.86万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660万人次至700万人次,促进务工总收入达2.2亿元到2.5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一役,叩开幸福生活的大门,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六盘水日报记者 赵芳 颜春匀 张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