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人不负青山”成新共识 “青山不负人”成新常态
2021-07-08 14:10: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赵银平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记者 杨云):雨后的甘溪林场,漫步林荫道,香樟树、梓木树等各色树种林立两旁,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清新气息沁人心脾。

  “以前砍树,越砍越穷;现在护绿,日子越来越好。”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甘溪林场,护林员彭秋蓉表示,生态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护、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激发出的是绿色“答卷”背后的生态红利。

  “我们守住了眼前这片青山,就是守住了我们的‘金山’。”彭秋蓉说,“以前甘溪林场是经营性林场,靠伐木为生,每月的工资在1000元左右。2011年,通过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我们成了有编制的护林员,工资也涨到了5000多元,正是有了这片青山才换来了如今的‘金山’,我们要保护好这片林场。”

  2011年开始,甘溪林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成立了贵州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走上“林业产业化”的道路。如今的甘溪林场,正在建成以生态文化展示馆为亮点,以生态科普教育、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展示、温泉疗养、森林避暑、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

  “水鸭子、白鹭等水禽全部回来了。”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翁安河畔,在翁安河岸长大的王吉洪感慨,“瓮安河水质从清亮到浑浊再到清澈,体现的是中国发展思路之变。”如今,王吉洪是瓮安县银盏镇的村级河长,成为了保护家门口母亲河的绿色守护者。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贵州境内水域源短流细、河流纵横,50平方公里流域的河流有1059条,水库、山塘共19000多座。2017年开始,贵州省全面建立河长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从省到村的五级河长制,首创从省到乡四级“双总河长”,独创省级领导人人当河长。通过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也让清流漫淌带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获得感。

  依托大数据应用,贵州各地通过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将现有各种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和监控图片等有效整合,为“河长网格”提供了智慧“大脑”,也方便实施在线监测新模式,让全省范围内河道保洁覆盖更全面,治水监管无死角,问题处理更高效,开启了“大数据+河长制”的新模式。

  山的本色是绿色。曾经的黔西南州很多山上,都是嶙峋的怪石,泥巴都看不见,杂草都不长,只有石头的白色;过去的毕节乌蒙山区,人们不断向山要地,往更高处开垦,砍树种作物,到了秋天,作物收完了,整片山,就只有泥巴的黄色;地处麻山腹地、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曾是贵州省内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区域贫困的典型。

  2014年,贵州省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的紫云等10个县取消GDP考核指标,考核由地区生产总值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考核取消后,紫云积极调整思路,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大山重新披上绿色,守得青山见金山。森林覆盖率达67.12%的紫云,正持续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山上种油茶、林间养蜂忙、林下菌菇香、林内蛋鸡跃。

  惟有改变,才有未来。贵州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复绿等重点工程,贵州的山,恢复了本色。翠色绵绵烟波起,林丰粮茂人欢笑,是今天的贵州。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石与治穷共赢”的石漠化防治理念,探索出林业建设、产业带动、科技支撑等三种主要治理模式,向“地球癌症”宣战。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在“绿水青山”中实现“金山银山”的同时,努力通过“金山银山”建设更好的“绿水青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省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认为,“新时代的多彩贵州生态优美、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幸福和谐、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贵州大地的生动诠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