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林草大数据建设,逐步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天地空、点线面”一体化的自然保护地智慧管理系统,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强化生态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贵州将智慧林业建设作为全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在林草信息化建设上作出示范。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关键领域,如何高质高效地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让生态更加惠民?我省林业利用优势条件与发展契机,切实创新管理手段,加快林业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全力提升林业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建设智慧林业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模式,同时也为广大群众参与共享林业生态红利提供便利。
“千里眼”+“防火码”
绿色森林织起“智慧云网”
时值冬春护林关键期,在贵阳市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控制台上,操控一个按键,便可将目光锁定在数十公里外的密林间。
“我们为森林安上了‘千里眼’,给林子加上了‘防火码’,全方位管林护林。”贵阳林业局负责人介绍,通过监控系统可24小时实时监测全市林区火情,而系统内智能图像处理、林火识别报警平台可进行烟火自动识别并报警。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为林子加上“防火码”,构建“人为火源”管控体系,有效提升全民防火意识和行动力。
目前,该市共计建成1套综合管理平台、1个市级指挥中心、11个区县级指挥中心、87个林火远程监控视频前端点及100条数据专线、视频监控及接警平台,形成集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烟火智能识别、应急指挥、灾损评估、日常管理、综合决策及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森林防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森林站点监管“云网”基本全覆盖。
为完善森林“智慧云网”,贵阳市还搭建了“贵阳智慧林业云平台”,涵盖森林资源监管、林业灾害应急、森林培育、产业发展四大业务版块,形成了“一平台、四系统、二十六个业务子系统”和“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架,实现“一张图”数字管理。同时,依托“大数据+林业”实践探索,参与编制4个全国林业信息化行业标准规范。
智慧林业建设的成功探索让贵阳市入选中国智慧林业最佳实践50强,该市获得“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市级单位”称号,助推了贵州林业信息化应用和实践。
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也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近年来,我省以贵阳市作为推动大数据与大生态融合建设的排头兵,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带动各地开启森林管护工作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省、市、县、前端四级网络实时互联,推动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让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进入智慧模式,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码”上办事“掌上行”
种苗APP共享共管便民惠农
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贵州林木种苗APP管理”平台,这是我省林业积极融入大数据战略行动,不断提高全省种苗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又一探索。
“太好了!这个APP不仅有最新的行业动态、种苗供求信息,还有丰富的苗木产品资料。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油茶专业技术规程,了解更多油茶苗木发展情况,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册亨县弼佑镇林业站站长罗开林说。
自上线以来,该平台基本实现全省持证企业全覆盖,掌握全省种苗生产动态,助力种苗资源共享共管,为林木种苗深度融入市场奠定了基础,有效破解种苗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痛点和难点。
林业生产,种苗是关键。该平台为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选择空间,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改变区域内种苗供应不足和局部供应过剩的尴尬局面,促进种苗行业产业化、市场化健康发展,为贵州林业生态建设提供种苗保障。
“APP数据前台包含供求、电子档案、资料库、信息报表、通知公告、个人中心等七大板块。云平台可结合地图展示进行信息查询,让需求者享受到全省种苗的大数据成果,为实际林业工作和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省林业局种苗站副站长杨华斌介绍,通过“互联网+林业”的网络化、便捷化、智能化方式,打通林业服务公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整合林业系统和涉林企业资源,打通共享共管渠道,让林业工作更便民、惠民、富民、亲民。
建立“电子户口”
12.8万株古树名木保护更精准
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重点在“保”。近年来,贵州全面推进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等资源保护行动,以大数据为核心加快推进保林护林更精准。
“通过古树名木的‘电子身份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树木。”在安顺,市民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长状况、保护等级和高清图片等海量资料。
为便于开展古树名木长期的监测和研究,普及科学知识,实现古树名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2020年来,安顺市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百年以上古树名木的信息编录,详细记录其树龄、树高、管护单位等信息,并将其照片录入信息系统,制作了二维码保护牌,对古树名木进行电子识别,实行挂牌保护,让所有古树名木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子户口”,实现管理保护智慧化。目前,该市超1300株古树名木已全部挂牌完成,“电子身份证”全部上线。
同样,贵阳市在智慧林业云平台上开通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让所有古树名木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子户口”,对全市古树名木实行100%挂牌保护,管理保护实现智慧化,并建立古树名木资源空间数据库,适时更新数据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
大数据赋能,让生态林业管护更加便捷更加精准。目前,全省12.8万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管理超97%。“十三五”期间抢救濒危古树1079株,复壮衰弱古树2597株,贵州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