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分院、装备制造分院等联合培养的8名老挝籍留学生,迎来了自己的新职业之旅。
在中老铁路老挝段,谢松廷和其他同事一道负责机车检修工作。“在贵州学到的知识,对我找工作的帮助非常大。以后如果身边的同学朋友们想出国留学,我还会继续推荐他们来这里。”老挝籍留学生谢松廷对记者说。另外,在中国境内的中老铁路沿线,贵阳职院51名毕业生也在多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贵阳职院老挝籍留学生
不只是谢松廷,每年都有不少东盟国家学生前往贵州高校留学。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他们对贵州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很多留学生回国后化身助推贵州与东盟交流的使者,纷纷结合自身经历向同胞宣传贵州近年来发生的巨变。
2008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跨越山海应运而生。十五年来,贵州获得了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关注。截至目前,48所高校与东盟90余所高校及教育机构签署协议680余份。来黔留学23100余人次,其中东盟国家16200余人次,“留学贵州”品牌吸引力强劲。此外,贵州师生公派前往东盟国家交流访问、研学等2500余人次。
交流周开办至今,贵州大学已与东盟国家20多所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贵州师范大学-楚瓦什国立师范大学汉语中心2015年成立后,双方共同协作,目前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高的汉语教学机构,进一步增进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和贵州的了解;铜仁学院老挝研究中心,则持续为贵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铜仁市内陆开放要地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与理论支撑。
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
加强沟通、对接政策、实施计划、形成机制,十五载春华秋实,一大批项目落地贵州。对师生而言,交流周是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助推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跨国窗口。对学校而言,交流周是院校与东盟各国进行教育合作的机制化平台,彼此互学互鉴、互联互通,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对贵州而言,交流周关乎深化双方人文交流,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影响力。
经过多年发展,交流周已从单一的教育“独唱”,发展成为以教育合作“领唱”、多行业多领域“齐唱”的大开放格局。敞开大门让教育“破壁出圈”后,澜湄周活动、中国-东盟大数据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比赛、中国-东盟医药产业论坛、中国-东盟来华留学夏令营、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在交流周平台成功举办,贵州与东盟多个国家在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产业、跨境旅游、农业科技、艺术交流、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往来日趋频繁。
2021年,交流周美育基地在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建成启用。与交流周“联姻”后,这座小山村从藏于深闺人不知的传统村落逐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且国际范十足。现如今,洪江村共吸引了国内外百余位艺术家在此生活和创作,前来学习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以交流周为媒,贵州积极与东盟国家一道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对外交流合作成果显著。其中,首届交流周中国-东盟大学校际合作圆桌会议发布《贵阳声明》,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国家高校在教育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开展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2017年,第十届交流周发布的《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贵阳共识》,更是聚焦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毕业生就业,以及服务区域发展等。
遵义职院留学生在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今年7月,2022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约而至。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多名留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雷山县和丹寨县开展研学,全面了解苗族的历史、建筑、节日、音乐、歌舞、服饰、医药等,近距离感受贵州苗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底蕴。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给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收获颇丰,一定要继续努力学好汉语,传递中国好声音,为搭建好中外交流的桥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抱树人之梦,架智慧之桥。交流周作为中国和东盟唯一以教育为主题的政府间交流合作平台,贵州在教育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均实现了较大跨越,对外交流合作的“朋友圈”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步步登高。
2022年,交流周将通过研讨会、竞赛、活动营、洽谈会、研修培训班、成果展览等形式,持续聚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重点领域,并继续发挥平台的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广阔的领域打造贵州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