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又是一年丰收季。乌蒙腹地,织金县万亩竹荪进入采收期,基地里农户正与时间赛跑,让竹荪抢“鲜”上市;娄山关下,遵义虾子辣椒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盛会,各类品种整装待发销往全球……
产业兴旺,销售顺畅尤为重要。近年来,贵州农业产业阔步向前,面对疫情冲击,我省多管齐下搞活农产品流通,以流通促生产、以流通促增收,全力打通农产品产销“最后一公里”,激活农产品销售机制,保障农民生产效益,增加农村经济活力。
供销社:让农产品融入县域经济
一个平台,打通供需信息交流机制,不仅方便消费者,也为生产者精准销售找到了路子。
受连日高温天气影响,松桃自治县盘信镇盘信村200余亩黄金李正待急售,基地负责人段爱仙把销售信息编辑好发到县供销社交流群里,不一会儿就有了订购订单,段爱仙解了燃眉之急,她说:“供销社还将我们的产品挂到‘松桃同城’电商平台,有专业配送团队。通过平台,一部分产品进城,还吸引了不少群众进基地采摘体验。”
“全县有70余万人口,激活县内消费市场,打通县内外农村经济‘双循环’,形成县内外市场‘互补’,十分必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王文明介绍,目前,松桃建立了涵盖全县503个村农产品信息员信息交流机制与培训机制,建设88个电商服务站。供销社农产品专店上线本县农产品87种,及周边江口、思南、德江等县域产品1100余种,在松桃县城建设了50个同城配送点,建立同城配送点微信群87个,大大提升本地农产品在县内和周边县域的市场流通效率。
借助供销社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延长为农服务“手臂”。为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需求,我省积极创新服务新模式,2015年,我省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助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通过试点先行,在修文县开展省县共建共享供销社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建设,在12个市县开展省级综合改革专项试点示范,形成“1+12”的改革试点示范布局。
综合改革以来,贵州省基层供销社超1488家,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有效建立农村一线农产品生产销售机制,疏通农特产品流通的县域“毛细血管”,打通农产品融入县域经济“最后一公里”。
经纪人:特色农产品出山出国门
在农村,将千家万户农产品带出田间地头,让从提篮小卖到规模化现代物流,让小生产融入大市场,农村经纪人功不可没。
眼下,第七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正在举行。从事辣椒出口生意的经纪人蔡吉高父子“兵分两路”,父亲在基地组织工人按订单装货,将5吨“子弹头”干椒装车发往日本;儿子则抓住辣博会平台去交流学习。
在遵义市虾子镇“中国辣椒城”,像蔡吉高父子一样的1500余名辣椒职业经纪人,从种椒农民,到销售小贩,再到职业经纪人,经过30余年发展,他们已成为遵义乃至贵州辣椒产业“产销对接”的重要“粘合剂”,助推贵州辣椒等农特产品带出大山走出国门。
如今,遵义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鲜椒产量270余万吨,年种植产值96亿元;以“中国辣椒城”为核心的辣椒市场交易体系年干椒交易量达到60余万吨,年交易额80余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村经纪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是产销链条上关键的流通主体。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村商业带头人,省商务厅自2017年起联合各市州及有关部门,已培训了一支上万名的专业化农村经纪人队伍。
当前,全省各地不断做实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切实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将农民组织起来、将产品集配起来、将各方资源汇聚起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建设,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电商圈:创农业品牌助群众增收
借助电商圈,为黔货插上“云翅膀”,在产销链“最后一公里”跑得更快,农民腰包更鼓。
8月23日,一场“大国农匠·贵品推荐官”媒体推介会在贵阳市举行。威宁益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臣果带着一手创建的“浓忆甜源”农业品牌,现场讲述了他通过电商带火威宁土特产品的市场实践。
李臣果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他说:“想让农产品找到销路,不仅要用好电商平台,还要打造叫得响的农业品牌”。为了让威宁农特产品销往全国,他到杭州、南京等地系统学习了网店运营、营销推广、品质把控、售后服务等电商技能。
“我们一直都在以高于市场批发价的10%到20%的价格收购群众种植的农产品,让老百姓受益。”李臣果说,通过天猫、淘宝等平台售卖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每年苹果和马铃薯销量均可突破1000多吨,公司年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贵州省持续聚焦线上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深化农业产销智慧对接,实现黔货向上向好。目前,贵州省已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79个,建成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9个,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4306个,快递和物流实现了乡镇全覆盖。(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刘蓝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