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民革中央和云贵川三省政协联合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支持的2022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毕节市金沙县召开。
此次推进会以“生态优先·协作共赢”为主题,会上通过了《2022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毕节行动”》,宣读了《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共设“赤水河保护宣传周”倡议书》《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举行了《加快推进赤水河流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有关企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河流治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是一项系统工程。过去,由于缺乏联动协调配合机制,跨界河流治理成为“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贵州与邻省(市)签订联防联治协议,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联合巡查督察和联合执法,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到“攥指成拳招招管用”,河湖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赤水河黄金水道
互派河长,联防联治
黄泥河,为云南、贵州两省界河,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流经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黔西南兴义市,是珠江上游的重要支流。
在黄泥河小黄泥河新光段的“清水平台”,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那边就是云南富源县的地界。”盘州市河长制办公室业务负责人张林指着河对岸说,黄泥河所跨的“三地”,就是这样左右岸、上下游的关系,然而它带来的治理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个“大麻烦”。
曾经的黄泥河,因两省三地权限不明晰,缺乏沟通和监督机制,河道管理混乱,水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以前黄泥河两岸各管各的,垃圾乱扔、污水乱排、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执法难度大。发现河对面有污染河道的行为,各方都不能越界过去执法。”张林回忆说。
针对黄泥河的跨界治理问题,有关各方积极探索建立黄泥河环境保护协同监督机制,明晰界河管理责任。2019年,贵州牵头建立了河流断面监测、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相互考核、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互派副河长等5项工作机制,为推进黄泥河共管共治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此后,两省三地四县确定了黄泥河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汇集问题和目标,制定执行方案并相互进行考核。
从理不清“谁来管”,到相互协作“一起管”,经过几年跨界河“共治共管”模式的运行,如今的黄泥河干流水质已稳定达到Ⅱ类。
“各地各级河长巡河,及时发现问题,互相沟通,尽快处置。”张林告诉记者,效果良好的黄泥河跨界河治理模式将持续运行,由各地共治共管,共享清澈河流,美好生态。
工作人员驾船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界湖——万峰湖上进行巡湖作业
生态补偿,共治共享
赤水河,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壤区,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也是远近闻名的“英雄河”“美酒河”。
一江清水、两岸青山。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流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是云贵川三省肩负的职责使命。
在2022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上,通过了《2022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毕节行动”》,进一步健全赤水河流域协商协作工作机制,完善流域协商协作机制平台。
早在2013年,云贵川三省就签订了跨界流域联合执法协议。但在具体执行中,各省流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保护方式和执法标准等存在差异,分段治河带来的流域管理难题较为突出。
2018年2月,贵州与云南、四川协调,率先建立长江经济带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明确三省按照1∶5∶4比例,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根据赤水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情况界定三省责任,按3∶4∶3的比例清算资金。
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并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于2021年7月1日正式施行,赤水河跨省共治有了法治保障。
据悉,贵州正积极与云南、四川两省磋商,争取三省早日签署第二轮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适当延长年限,扩大补偿资金规模。
一条河,让云贵川三省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共进共赢,结成了“同饮一江水、共同谋发展”的合作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乌江干流瓮安段
相互协作,共护生态
2018年,贵州省检察机关与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检察机关签订协议,探索建立赤水河、乌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
机制健全,形成合力。四省(市)检察机关对群众反映强烈、犯罪性质恶劣的跨区域案件,采取联合挂牌督办、联合派员介入等形式,整合力量集中办理,通过跨区域合作,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了坚强的司法屏障。
2019年3月19日,贵州省习水县人民检察院在赤水河川黔两省界河段实地走访时发现,四川省古蔺县辖区内的一家酒业公司向赤水河违法排污。根据赤水河流域跨区域协作机制,习水县人民检察院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古蔺县人民检察院。
收到案件线索后,古蔺县人民检察院立即前往酒业公司核实排污事实,并向古蔺县生态环境局提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对该公司违法排污行为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责令改正,并对公司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环保教育。古蔺县生态环境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督促该公司整改。
据习水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介绍,自建立跨省协作机制以来,习水县和古蔺县两地立案办理涉赤水河流域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资源的公益诉讼案件已达100余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90余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0余件,实现了跨区域河流污染案件信息互通。
相互协作,共护生态。目前,贵州已与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都签订了联动机制协议,实现与周边省(区、市)跨界河湖联防联治全覆盖。累计在28条跨界河流上互派副河长50名,发现并解决问题17个,签订联防联治协议6份。随着跨界河流治理的深入推进,贵州与周边省(区、市)正不断画大流域保护“同心圆”,唱响流域保护“好声音”。(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