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300多万黔南人民合力拨动“绿色新黔南”的琴弦
2022-09-27 15:56:31来源:众望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300多万黔南人民合力拨动“绿色新黔南”的琴弦

  美丽都匀城 清水剑江河(卢桃 摄)

  秋天的清晨,黔南州都匀市剑江河的游泳爱好者有增无减,天刚蒙蒙亮,好多人就来到河边,游泳1小时左右回家整理稍时就上班。许多游泳爱好者告诉记者,剑江河的水质越来越清、越来越好,秋游、冬泳他们都不会错过。

  在匀东杉木湖畔,野生鱼香味扑鼻而来,醉人心脾。即便是夜晚11点,在这里散步、在这里乘凉、在这里谈情说爱的人都不少。很多都是:“月亮照着回家的路,可是不想回家去”。

  在龙里龙架山公园,无论是周末还是上班日,只要不因疫情管控,在这里晨练、休闲、娱乐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喜欢来这里,一边锻炼,一边呼吸新鲜空气。

300多万黔南人民合力拨动“绿色新黔南”的琴弦

  天然大氧吧的龙里龙架山森林公园(龙里宣传部 供图)

  类似场景,只要你走进黔南州的县市,随时都可以看到。这里,绿色黔南建设取得的成果正不断为人们所享受。

  绿色黔南,自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后,一直就受到黔南人民的欢迎和热捧,全州干部群众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往并践行着这样的生活方式。

  2018年,黔南州被评为全国“环保工作真抓实干、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4个市州之一,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020年至2021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的市州之一。

  “绿色”已成为黔南的底色,绿色黔南结出的硕果,是黔南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去奋斗、去实现,是全州上下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创造,不断去推进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得以保障,成效取得是综合因素,硕果形成是各种招数推陈出新的表现。

300多万黔南人民合力拨动“绿色新黔南”的琴弦

  如温室一样的长寿之乡罗甸(罗甸宣传部 供图)

  黔南州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介绍,黔南州这些年均是举全州之力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重点攻坚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的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战役。

  碧水保卫战将全州496条河流、307座水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全覆盖,稳步推进全州四大水系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整治,同时加强网箱的整治与拆除,实现全流域零网箱。

  蓝天保卫战,全州城市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管理,城市道路机械清扫率达80%以上,磷化工、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烟气实行深度治理,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净土保卫战,实行土壤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化管理,严格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全州受污染地块再开发安全利用率达100%。

  固废治理,全州城镇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7.1%,磷石膏实现“产消平衡”,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

  环境风险防控,建立全州生态环境隐患网格化管理,今年来排查出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企业247家,整改完成率达95.3%,近三年来全州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300多万黔南人民合力拨动“绿色新黔南”的琴弦

  龙里: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市(龙里宣传部 供图)

  各项措施协力推进,全州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正在日益增强,人民群众正感受到全州自然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绿色经济发展在不断显现,全州85%以上的公共机构已创建成节约型机关,2020年黔南州还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全州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达93个,林下经济面积407.9万亩,刺梨产业综合产值达28亿元,全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正有序形成。

  2022年,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山清水秀的绿色新黔南,重点再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着手,让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再实现大提高,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再实现大提高,绿色经济占GDP比重力争达50%以上,努力使绿色低碳成为黔南社会生活新风尚。

  绿色新黔南,黔南人民向往的新目标,黔南正举全州之力,带领300多万黔南人民去实践、去奋斗、去开创黔南更加美好的新未来。(记者 雷钦 毛帝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