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新增人才总量10万人 贵阳贵安“强磁场”聚人才
2023-03-27 10:06:03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李胜兰

  新增制造业人才2.25万人、大数据人才2.0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3万人;筹集人才保障住房1.6万套,吸引11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留筑,2022年新增人才总量10万人以上。

  这组人才数据,成为厚重的“人才账本”,夯实了创新的“家底”。2022年以来,贵阳贵安聚焦“强省会”行动,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推动产才融合和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创新创业的“磁力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奏响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双向奔赴”的动人乐章。

  引育并举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在贵州启云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昌勇格外努力,他去年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公司,从事运营工作,并受公司选派到南明区科学技术局学习,学习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指标、政策引导等业务知识,增强知识面,提升协调、沟通能力。

  和杨昌勇一样,众多高校毕业生通过“筑人才·强省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留在贵阳贵安就业创业。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贵阳贵安坚持以用为本,打造贵州“人才大汇聚”主要承载地。

  为此,贵阳贵安着力打造“筑人才·强省会”工作品牌,引育并举,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人才、高层次人才等重点群体和优势资源,深入推进“筑人才·强省会”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由37名市领导领衔包保71所有毕业生的高校,持续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累计征集岗位19万个,组织到高校开展各类活动490余场;各包保市领导邀请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成206家政企单位与39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115次。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与美国杜克大学等高校合作,组织各类人才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学习,开拓人才视野,更新发展理念,提升能力素质。

  产才融合 激发人才创业“新活力”

  变道、转弯、避障……在贵阳高新区创北路自动测试区域,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正在进行路面测试调试,这是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市场的无人驾驶小巴。

  近年来,该公司抢抓“强省会”行动机遇,吸引来自7个国家和国内的顶尖人才,组建了一支近200人的国际化团队,成功打造了无人驾驶小巴、无人清扫车等多款产品。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贵阳市推动产才融合的生动实践。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贵阳贵安围绕“1+7+1”重点产业和乡村振兴,制定专项人才发展规划,引育重点领域人才。

  推行“揭榜挂帅”,围绕磷化工产业、赤泥规模利用、低速无人驾驶、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领域提出6项技术榜单,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推进实施互动招引“123”计划,14个人才(团队)领衔项目获得政府基金投资7.83亿元。建成乌江实验室、赤泥综合利用研究院、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重点研发平台,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1个、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企业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3个、高新技术企业482家。

  暖心服务 塑造重才优才“生态圈”

  “工作岗位好,住有保障,干事业劲头就足。”贵阳市青年人才公寓甜蜜小镇租户王成说。去年,他到贵阳工作,单位为他申请青年人才公寓,解决住宿的后顾之忧。

  和王成一样,贵阳贵安爱才留才的人才保障服务,让“贵漂”青年在贵阳市青年人才公寓成为“贵定”。

  激励产生动力,关心增加安心。贵阳贵安为留住人才,强化服务保障,通过打造重才优才“生态圈”,构建奖励赠予、免费入住、租售并举、租金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人才房房源16043套(间),让各类人才在筑安心就业。优化落实人才政策,兑现人才薪酬补贴、安家费等支持资金1123.8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补贴1.04亿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763万元。落实“优才卡”和“人才服务绿卡”制度,通过“筑人才”APP、“96567”人才服务热线、一站式人才办事大厅等,受理人才咨询4951人次,办结各类人才服务事项3613件,服务用人单位326家次,服务人才3000余人次,办理各类人才子女入学1262件。

  人才奔涌的新时代,贵阳贵安深入推动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持续聚焦优化政策引才、完善机制育才、突出精准用才、强化服务留才,推动人才数量质量同步提升,让贵阳贵安因人才而精彩。(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丽华 通讯员 符爱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