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助力全球人才培养与治理
2025-07-27 17:03: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王悦阳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记者 周娴):7月25日至26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贵州贵阳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全球协同·教育创新——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东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教育部门领导、高等院校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业人员以及国际组织代表等近200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互鉴,凝聚起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助力全球人才培养与治理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727164607

研讨会现场 摄影 罗淼 

  高层次项目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精心设立并组织实施。在中心统筹规划、专家专业指导、校企携手共建的创新模式下,多方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该项目旨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助力高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度参与全球事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它也为那些怀揣学术梦想、追求卓越升学和生涯发展目标的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经济便捷教育服务的卓越平台。

  2020年,“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正式发起实施,成为“共建开放、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生态”的一次生动实践。五年来,该项目成果斐然,已有389所高校的近46万名师生踊跃参与其中。它不仅助力中国高校厚植人才培养土壤,更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国际组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助力全球人才培养与治理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727164615

研讨会现场 摄影 罗淼 

  “人才在深化全球交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正日益成为世界多国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在会上发出倡议。他呼吁各方深化“协同”,共同构筑开放联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格局;聚焦“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立足“面向未来”,构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生态。通过更加务实高效的行动,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震在会上倡议各方进一步深化教育国际交流,携手推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同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路径;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保障机制,协同推动各项举措取得实效。他表示,贵州省愿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各领域中外人文交流,携手增进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其他各国之间的民心相亲和务实合作。

  在主旨报告环节,围绕“全球教育变革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建开放、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生态”这一核心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门主任苗逢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校长Hasan Mandal等7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纷纷登台,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他们深入剖析了全球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探讨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能力发展方向;分析了未来人才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分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地方实践经验;研究了数字教育的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内容,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

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助力全球人才培养与治理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727164621

研讨会现场 摄影 罗淼 

  圆桌对话环节同样精彩不断。嘉宾们围绕“‘交流互鉴 携手共进’: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和“‘需求引领 创新驱动’: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话嘉宾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身单位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感悟,就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意义、具体要求、方法途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项目等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7月26日,会议继续组织了高层次项目说明会和高层次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一校一策”专家指导会,为各方搭建了一个更加紧密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些活动,为高校提供了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案。在项目说明会上,安徽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与项目服务单位签署了高层次项目合作协议,开启了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时,来自全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所高校报名参加了专家指导会,积极寻求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人文相通,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年正值“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本次会议的举办为推动各方携手共进注入了新的动力。各方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更加务实高效的行动,共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书写国际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