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安顺镇宁: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
2023-04-20 09:29:01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李胜兰

安顺镇宁: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_fororder_镇宁

  镇宁打邦河。 通讯员 骆鹏飞 摄

  春日的一场小雨,让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的空气格外清新。行走在镇宁大地,城区里绿树成荫,繁花映衬,“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憧憬变成群众日常;乡野间,打邦河水清澈如镜,连绵的绿色从深山向城市蔓延。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绿色镇宁”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爱绿,城乡绘新景

  四月,走近王二河水库,静谧水面上几只白鹭踩水掠过,掀起一串涟漪。

  “现在王二河水库的水越来越清澈,野鸭子、白鹭、黑水鸡纷纷在此定居。巨大的变化,都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功劳。”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泡桐湾村党支部书记彭洋说。

  王二河水库是募役镇的“母亲湖”,曾因过度开发被严重污染。2015年,募役镇开展以经果林种植为主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17年全面取缔辖区内河流、湖泊上的网箱养殖,王二河水库逐渐恢复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原貌。

  王二河水库的变化,在镇宁并非个例。近年来,镇宁坚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治理“护绿”、扩面提质“增绿”、产业融合“用绿”、执法监督“管绿”上齐头并进,取得累累硕果。

  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成功创建贵州省森林城市、贵州省第一个园林县城;划定81.28万亩林业生态红线,深入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六个严禁”执法工作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镇宁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在65%以上,“河长制”工作考核连续6年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以上;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5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干净、城乡更美丽的镇宁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用绿,生态旅游热

  如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新的赶考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镇宁的一道必答题。

  走进沙子乡弄染村,漫山遍野的李子树长势正旺,古朴民宅掩映在群山之中,游人络绎不绝前来领略美丽乡村风采。

  “绿色经济和美丽产业发展同步,现在村里不仅卖李子,还开始‘卖风景’。”村党支部书记王荣珍说。

  近年来,弄染村规划打造红色旅游观光路线,并将李子产业融入其中,游客不仅能春赏花、夏采果,还能体验布依民俗活动、感悟红色精神。

  “这几年来村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打电话提前预约,点名要吃我们村的特色菜。”承包起旅游驿站后,村民韦明虎家的农家乐生意越发红火。单靠旅游一项,每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

  “两山论”的镇宁实践,重在生态旅游。

  高荡村入选2022年贵州特色旅游示范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完成弄染红色美丽村庄打造,弄染村获评2022年安顺市乙级乡村旅游村寨;新增良田镇板袍村等5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西街道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

  2022年,镇宁新增乡村旅游标准级及以上单位27家,全县接待游客353.83万人,游客人均花费927.96元,实现旅游收入32.83亿元。

  护绿,监管更有力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40万镇宁群众幸福感提升的背后,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更得益于镇宁上下凝聚的智慧。

  2022年,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镇宁立足职能定位,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以突出生态环境整改工作为抓手,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打赢碧水保卫战,持续发力高位落实“河长制”工作,确保天蓝水清;深入打赢固废治理战,抓好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作、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全环节监管,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落实,镇宁正不断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道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杨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