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展现新活力 描绘新愿景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亮点突出精彩纷呈
2023-08-29 09:54:32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魏寒冰

展现新活力 描绘新愿景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亮点突出精彩纷呈_fororder_bbc83799-739b-49a8-8021-554d4081763b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

展现新活力 描绘新愿景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亮点突出精彩纷呈_fororder_b018c4de-5221-4241-b36a-b20532052256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首届“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国际合作论坛现场。

展现新活力 描绘新愿景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亮点突出精彩纷呈_fororder_63588270-efa1-4463-a388-ca8e1409d4d8

现场展示直播带货。

展现新活力 描绘新愿景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亮点突出精彩纷呈_fororder_c938fa0b-7450-4694-9949-cf8659a76daf

校旅、校工、校农主题成果展引人关注。

展现新活力 描绘新愿景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亮点突出精彩纷呈_fororder_caf1d8fd-b2f2-4d09-a038-51ef2b2548f6

活动现场表演。

  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举办以来,从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平台到一个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人文交流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以教育为主、涵盖人文诸多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初秋时节,天高气爽。8月28日至9月2日,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2023交流周)如约而至。

  新开端、新亮点,新愿景、新成效。

  2023交流周拟举办活动122项,开幕期间,拟举办配套活动65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57项。其中,将在“持续深化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持续推动与中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实施‘桥’见贵州系列活动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持续深化与教育部相关单位战略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2023交流周特色鲜明、亮点多多!

  数字赋能 共筑智慧教育新未来

  创新发展,是时代前进的动力。数字转型,是教育转型的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为数字教育贡献中国智慧,2023交流周将高规格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论坛”,成立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论坛将聚焦加强数字教育领域合作研究,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内数字教育标准制定,建设数字教育国际化平台,推动建设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共同体,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教育高质量发展。

  抢抓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先机,依托贵州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背景,交流周深化与东盟国家数字战略对接,积极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平台建设与应用,充分挖掘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新赛道的资源与路径。

  推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MOOC资源和平台建设,探索跨境数字教育和数字技能证书应用、“微证书+学分银行”等应用,拓展数字教育创新发展新领域,助力构建中国和东盟国家数字教育合作新格局。在2023交流周期间,将发布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技术规范等标准,从体制机制、技术合作、基础支撑、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分析并展示智慧教育国际合作成效和经验,基于贵州在开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及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建设和应用方面的先行探索,总结出“平台为先、应用为本、人才为基”的智慧教育生态建设模式,并提出下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智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和建议,为社会各界参与推动中国-东盟智慧教育国际合作提供参考和指引。

  研讨数字变革、共话转型发展。2023交流周期间,“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和东盟教育合作与发展”“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等论坛将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深化务实合作,如何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主题,汇聚多所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相关行业、企业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共同谋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进展、最佳实践和最有效策略,以教育数字化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教育高质量发展。

  双向奔赴 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

  以开放开阔的视野,谋全新发展的格局。

  “引进来”开辟协同育人新模式,“走出去”拓宽海外办学新通道。职业教育作为交流周项目活动的重要板块之一,近年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优势,赴海外办学及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职业培训。

  近年来,贵州省职业院校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职教领域的合作。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在人员研修、产教融合、技能赛项、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双向奔赴”,不断开拓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2023交流周将继续实施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领航计划,并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举办“中文+技能”国际合作项目,构建“产业‘走出去’+人才‘订单班’”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模式。持续举办职业教育援外培训项目,打造贵州省职业教育服务东盟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品牌,助推贵州省职业教育“走出去”。

  共探农业、医疗、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合作的实践经验,2023交流周期间,“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论坛”“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论坛”“聚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中文+大数据+职业教育’模式创新论坛”“第二届中国-东盟国际化康养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农牧业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暨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研讨会”“2023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系列活动 数字时代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多场主题论坛内容精彩纷呈,为中国-东盟国家搭建产业国际化交流合作的职业教育平台,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将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并发布联合会特色项目,展现职业教育育人成果,共享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融通中外 搭好人文交流“立交桥”

  以文化人,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沟通世界。

  7月3日,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青年齐聚凯里学院,开启了一趟2023年“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的文化贵州之旅——黔东南苗侗文化非遗研学。

  7月17日,国际青年与贵州师范大学的师生们共同“赴一场非遗之约,品民族文化之美”,在2023“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中交流沟通、丰富人生。

  8月7日,来自数个高校的留学生齐聚贵州医科大学,2023“勇往直黔 桥见未来”知行贵州研学夏令营正式启航。

  在互学互鉴中深化友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近年来,东盟各国教育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东盟和中国年轻人交流沟通、分享互助,在国际视野扩展和跨文化体验中增长见识、丰富人生。

  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每年至少邀请100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到贵州开展短期交流研学,让参与项目的青年能通过交流学习,了解贵州、增进友谊,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断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早已突破“周”的时间概念,开幕期与全年期活动精彩纷呈,确保交流不停步不断档,社会参与面不断扩大,双方携手推出一批批内涵丰富的合作项目。

  此外,2023交流周将打造“‘桥’见贵州”系列品牌。助力提升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影响力,推动国(境)外青年学生和嘉宾来黔研学旅游,助力校旅研学、文旅游学开展。同时,持续推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走深走实。推动邀请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少年及大中小学校学生来黔参加展演和交流活动,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提升贵州省青少年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2023交流周将持续深化青少年交流,“‘世界的贵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非遗展演及论坛”“第五届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展暨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五届中国-东盟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人文交流活动,一场场高手云集、特色鲜明的技能竞技将持续精彩呈现。通过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交流活动,助推中国与东盟青少年交流蓬勃发展,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注入不竭动力。

  在2023交流周上,产教融合助推贵州产业发展“引进来”“走出去”——校旅、校工、校农主题成果展引人关注。泰国的青年学生向世界推荐贵州的美景;贵州大学参与研发的“钢绞线”在东南亚第一跨海大桥(印度尼西亚)充当了“大力神”的角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跨境电商直播团队的“辣椒”卖到了越南……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与旅游、工业、农业结合越来越紧密,实现了融合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产销对接、跨境贸易等途径,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续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贵州将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作用,与东盟各国携手努力、并肩前行,围绕涉农、涉工、涉旅重大问题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强化科技交流,加强人才联合培养,探索“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创新之路,不断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和互利共赢作出新的贡献。

  深化交流 扩大贵州教育“朋友圈”

  深化互信促合作,广交朋友向未来。

  50余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家及地区,6000余个参会单位,38685参会人次,1879份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480余项活动……15年来,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借助“教育交流周”,贵州对外交流合作的“交际网”越来越密、“朋友圈”越来越广。

  教育合作交流空间不断拓展,2023交流周“朋友圈”持续扩大。来自东盟国家教育部,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教育部国际司、语信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一带一路”校企联盟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个政府部门、高校及教育相关机构将参与项目及活动。

  8月27日,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中国-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旨在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专家学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以学术论坛的形式,邀请国内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高校的领导及学者共同研讨,为贵州省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探索新路径。

  当天,来自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的政界、学界、企业界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探RCEP体系下的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发展。

  2023交流周期间,“第二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邀请了中国教育部领导、东盟国家教育部领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领导、中国-东盟中心领导、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代表、东盟国家驻华使节等出席。论坛上将发布《越喃汉英四文对照新辞典》,启动《南洋华语文献分类丛刊》项目等语言文化合作项目。来自老挝、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等国的专家学者,将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时代的语言与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合作、语言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数字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数字时代的语言多样性等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

  “中国-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校长论坛暨教育展”邀请了东盟国家政府教育部门的官员、中国-东盟国家的60余名校长、副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参加,将围绕“教育合作创新发展”的主题,交流如何建立更紧密的国际合作关系,为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提供前沿信息,为贵州师生“走出去”和境外教育资源“引进来”提供平台。

  同时,2023交流周期间还将联合和组织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围绕国际前沿科技学术研讨、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等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开展专业交流研讨、建立合作联盟、创建合作平台、展示合作成果等。

  活动期间还将推动揭牌挂牌研究中心5个,成立合作联盟7个、合作中心5个,发布合作成果和联合项目17项,形成学术论文集5项,预计推动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超50余项。

  不断夯实交流周促进民心相通的基础,不断提升交流周服务对外开放的能力,不断发挥交流周汇集教育资源的作用,不断释放交流周分享成果经验的红利。

  以教育为引,贵州与东盟各国在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深化交流,务实合作。2023交流周将本着“务实、高效、节俭”的原则,努力做到“既要办出影响力,又要办出高水平”,努力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项目,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贵州声音、提升国际影响、推动务实合作、打造对外窗口、服务贵州发展,不断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个双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的作用,不断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覃静黎 肖知潞 本版图片由贵州省教育厅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