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余名台湾青年到贵州多地参访交流,到“海峡两岸共话乡村振兴”交流座谈会举行,再到台资企业赴施秉考察寻求农业合作……黔台两地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同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
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导向,突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理念,贵州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优势,从交流交往走向交融交心,汇聚起融合发展的磅礴力量。
旅游合作更上层楼
“不到韭菜坪,枉游贵州山!”登上乌蒙之巅韭菜坪,领略“一览众山小”绝美风光后,台湾青年翁鼎钧不禁发出感叹。
今年8月,在结束为期3天的“沉浸式”贵州毕节乡村体验之旅之后,从台湾来贵州的“90后”翁鼎钧发现贵州比想象中发展得更好,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乡村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观光旅游,“好多老人和小孩都来爬韭菜坪,观光步道上挤满了人。”
对“80后”台青陈怡廷来说,今年的贵州之行让他找到了合作新机遇,看好文旅产业的他,希望能与贵州的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定制班”,为投资的文旅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
贵州和台湾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双方在旅游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贵州风光优美、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素有“公园省”的美誉;台湾曾是贵州旅游重要的客源地,贵州旅游不断优化营商投资环境,双方在旅游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2023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为平台,进一步学习台湾文旅发展经验,从文创、民宿、休闲农业等方面深化两地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度宣传贵州文旅,展示贵州文化旅游形象,提升贵州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台商把目光聚焦贵州,在合作中深化友谊,与台湾共享贵州发展红利和无限商机,共同促进两地经济繁荣和民生福祉。
厚植情谊增进福祉
来到贵州有何感受?台商陈耀民说:“那是回‘娘家’的感觉!”
9月18日,前来参加2023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的贵州百特亚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耀民告诉记者:“来了贵州很多次,对贵州亲切得很。”
2018年,陈耀民与海内外专家团队前往六盘水市考察,当即决定在当地投资香药草产业。在陈耀民看来,公司选择在该市保华镇打造海螺旺斯香药草种植基地,是立足于六盘水市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丰富的物产资源及区位优势。
“除了气候优势,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我们选择留下的原因,贵州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对我们台资企业的帮助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陈耀民说,贵州百特亚生物科技集团是他们在大陆设立的唯一一家公司,公司将在贵州不断拓展业务,接下来,他们还会发展中药材产业项目,不断介绍台商前来贵州考察,希望他们都留在贵州、投资贵州。
黔台一家亲,越走越亲近。“时隔三年再来贵州,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感受。”高雄市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副理事长许迪说,贵州发展越来越快。
“从交通到旅游再到新能源发展,近几年贵州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可圈可点,旅游景点项目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新能源产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贵州给我很多惊喜。”许迪说,接下来他将结合自身工作,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双方沟通了解、互学互鉴。
互学互鉴交流交友
两地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为黔台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注入了青春活力。
自2004年起,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20届,累计有2万余名台湾青年参与,成为海峡两岸青年交流的品牌项目之一。今年7月,202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贵州分营在都匀启动。
澳台青年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徐洛琳说:“活动能够让台湾的高校青年大学生到贵州游历学习,深刻了解贵州高速发展成果以及脱贫攻坚成效,同时亲身感受黔地山水之美,体验当地人文风情。两岸青年学子都应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并将其融入两岸文化与经贸交流中,相信两岸青年能从此次活动中收获珍贵友谊。”
本次是台湾青年刘晓兴第一次到贵州,于他而言,贵州之行可谓“饕餮之旅”,夜市里的烙锅、街边的烤豆腐及与之相配不同味道的辣椒,让他回味无穷。“我对贵州的农特产品很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把它们推广出去,介绍给更多台湾以及海外的朋友品尝。”刘晓兴说。
日前,40多位台湾青年到访贵州毕节,参加大江论坛·第六届两岸青年成长创业论坛,论坛围绕青年成长创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创业机会、两岸休闲观光农业交流合作等话题,分享创业经历和成长故事,畅谈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的创意、设想。
台湾雁博青年创业家协会总会长黄南雄认为,乡村发展大有可为,台湾青年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贵州乡村担任“顾问”,拓展海外市场。他说:“乡村振兴是两岸青年融合的一个很好切入点,两岸青年可以优势互补。台湾青年可以与大陆青年一起,通过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携手打造美丽乡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