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科创潮涌逐浪高 ——黔东南州全力推动“科技入黔”用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05-28 16:39:12来源:黔东南微报编辑:罗淼责编:魏寒冰

  位于黔东南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旧电池、含铅废物高效绿色处理暨综合回收再利用的重点企业,去年6月投入生产的二期项目,在设计、工艺、智能、环保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同类行业的前端,这也吸引了全球领先蓄电池制造与销售企业柯锐世的关注。

科创潮涌逐浪高 ——黔东南州全力推动“科技入黔”用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车间一角(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杨育森 摄)

  而之所以能够和柯锐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科技兴企的理念,稀贵金属萃取车间的生产工艺就是最生动的体现。这是和中南大学紧密合作并共同研发的专利,采用真空炉技术进一步提取废旧电池里的贵重金属锡和锑,每年就给公司带来了超2000万元的收益。

  “中南大学和麒臻实业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产学研深度合作创造的价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不仅实现了双方共赢,也为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黔东南州科技局局长李志刚向记者介绍道,2023年黔东南州加大对外交流合作的力度,让科技创新来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黔东南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20亿元,增速全省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为支撑。近年来,黔东南州以国发〔2022〕2号文件和省政府支持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契机,紧扣主战略主定位,狠抓“科技入黔”,用好用足省内外机构、技术、人才等科创资源,通过科技赋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东西部对接交流,夯实“科技入黔”基础。强化高层对接,省科技厅2023年12月带领黔东南州专程赴广东省科技厅座谈,共商广东省科技创新支持“桥头堡”建设,并于2024年3月形成支持“桥头堡”建设重点事项清单,由贵州省科技厅发函广东省科技厅,协调在平台共建、项目实施、人才选派等方面给予支持。近三年来,先后7次与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座谈对接科技协作。先后与南方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做好技术、成果收集和推介工作,借助技术、成果、人才等优势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狠抓科技平台载体建设,推动“科研机构”入黔。引入佛山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公司与黔东南高新区共建“佛黔众创空间”。引入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同建成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黔东南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分中心),通过平台精准对接粤港澳高校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和项目到黔东南州孵化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入佛山科技学院合作在黎平县建成“佛山·黎平东西部协作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黎平县分中心”,通过“博士+企业”方式建成产学研基地2个,在生物炭和活性炭领域开展了系列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引入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凯里市合作建成“黔东南州酸系食品(酸性调味料产品)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平台引进5名研究生开展酸汤产业科技创新,服务酸汤产业发展;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在岑巩县合作建成“黔东南州碳基材料研究院”,围绕碳材料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科创潮涌逐浪高 ——黔东南州全力推动“科技入黔”用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州科技局组织赴佛山大学对接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人才和成果引进工作(黔东南州科技局供图)

  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入黔。支持麻江县水源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乔小燕团队1项科技成果,共同实施《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示范》州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佛山科技学院与黎平县霞宇油脂公司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以油茶为原料共同开发了“山茶油润肤精华液”,并实现量产推向市场。推动黎平白娘子药业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共同实施“食药用石斛产业化成果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帮助企业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助力企业和产业加快发展。促成台江麒臻实业集团、从江盛世泰和公司等6家企业与中南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2023年全州累计引进实施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1项,2024年引进实施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第一批)。

科创潮涌逐浪高 ——黔东南州全力推动“科技入黔”用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州科技局在福建省南平市开展科技招商项目签约仪式(黔东南州科技局供图)

  加大争资争项工作力度,推动“科技项目”入黔。着眼全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和中坚作用,全力做好科技招商工作,先后组织赴深圳、佛山、福建、云南等地考察拜会深圳康佳集团、佛山医药集团、广东顺德周大福珠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3家。狠抓科技招商引资落地落实,2023年科技招商引资走出去、请进来对接企业33家,其中世界50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先后与重庆思耐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航睿泽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杉源医疗有限公司、福建省建阳荣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4个产业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额8.2亿元,截至目前4个项目均已落地建设。全力做好向上项目争取,2024年以来,先后获立项省级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试点项目1项,总投资1500万;成果转化贷奖补项目1项,奖补资金70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获补助资金640万元;新增组织申报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7项,申报资金3300万元。

  深化招才引智聚集人才,推动“科技人才”入黔。在全省市州率先建成科技人才“蓄水库”,主动对接西南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引进280名副高职称或博士学历人才加入“蓄水库”,并选派20名人才作为“科技特岗”到20家企业指导科技创新,先后培育新品种1个,申请各类专利10项,制定标准7项,申请地方标准1项,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2023年新增省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8人,新增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比增长350%,全州总数达到60人;组织19人申报2024年省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目前10人已通过省级公示。积极面向大湾区做好人才对接和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2024年先后从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选派16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到黔东南州黎平、从江、雷山等6个县市开展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共建基地引进先进实用科技落地转化,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大院大所对接力度,以平台为载体、项目为纽带,近三年先后柔性引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160名科技人才到黔东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胡培松院士、谢华安等5名院士到黔东南指导产业发展工作。(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