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2024-12-30 13:57:33来源:天眼新闻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历史烟尘中的一个个红色印记,讲述着“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其孕育并形成的“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艰难求索,凝结着“转折之志”的憧憬期待——

  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破旧颓败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创新拥抱世界……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引领激励下,贵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正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

  跨越历史烟云,被热血浇灌的长征路上,红军故事代代相传,革命老区新景多彩。

  在即将迎来遵义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之际,12月23日至28日,贵州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主题采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7家中央媒体,贵州和江西、四川、宁夏等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的90余名记者,行进式探访红城遵义,沉浸式感知老区新貌。

  回望来路,致敬历史,是为了更好出发。贵州日报报刊社前方记者在现场联动长征沿线省份的主流媒体同行畅叙心声,共话此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主题采访启动仪式现场。

  ①江西日报记者焦亮辉:

  两台剧的洗礼 一颗心的传承

  一台剧,读懂伟大转折。呼啸的敌机、疯狂的炮火,红军战士拼死抢渡湘江,无数人永远倒在了奔涌的江水中……此行遵义,走进伟大转折剧场,一场沉浸式红色文旅演艺别开生面、震撼人心。巨幕油画、战场硝烟、红歌水舞、环绕音效等技术运用,让伟大转折生动具象,带给我们沉浸的感动。

  一台剧,品味赤诚初心。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一台剧,一台名为《长征第一渡》的红色文旅舞台剧。它以1934年10月,86000余名中央红军战士夜渡于都河、集结出发长征的故事为创作原点,采用小人物加大叙事的表现手法,以闪回形式展现红军长征壮阔史诗,它也是数字赋能沉浸式红色演艺的有力探索。

  精神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长征路上,那些艰苦卓绝的跋涉,那些前赴后继的冲锋,那些壮怀激烈的牺牲,一直在人们心中激荡。从江西到贵州,两台剧是初心洗礼,更是深刻启迪:我们触摸历史深处,不只是致敬回望,更是要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②福建日报记者陈纪凰:

  越过汀江行遵义

  福建与贵州,同为革命老区,同承红色基因。从15摄氏度的福建,翻越1500多公里,来到接近0摄氏度的贵州遵义,空气虽寒,心却澎湃。

  汀江畔的福建龙岩是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6支光荣队伍在这里集结,后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在长汀县中复村,有一条“生命等高线”,1.5米左右,是报名参加红军的最低身高线,当年,从这里出去的红军,再也没能回来……

  90年后,沿着先烈的足迹,我有幸也来到遵义。抚今追昔,方能鉴往知来。历经九秩,长征把红色种子播撒在红色遵义、汀江河畔。如何让薪火延续,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考题,作为一名记者,我将从探访红色足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写好新时代故事,走好新的长征路!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央地媒体记者在伟大转折剧场采访。

  ③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邹炜旻:

  行进两条线 读懂两座城

  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青杠坡战斗遗址……参加此次主题采访,我们有一条走进红城遵义的采访路线,这是一条初心线,一条红色线。在烈士陵园倾听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等革命烈士的故事,在娄山关红军小学看红色薪火如何传承……一次次贴地行走,我们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厚重的红色印记。

  在广州,也有一条线,一条红色旅游的观光巴士线,名为“千年古城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作为探寻广州“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这条线途经广州多处红色资源。如今,乘坐观光巴士打卡广州红色地标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

  从遵义到广州,“两条线”串联的是红色历史足迹。我们在行进穿梭中倾听历史深处的回响,读懂了城市的英雄过往,也欢迎大家来到广州,乘坐观光巴士走读广州,探访繁华都市的红色印记。

  ④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王上之:

  动情的宣讲 热切的感动

  在“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主题采访启动仪式现场,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孔宪权的孙女孔霞与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色义务宣讲员屠熠堃,带领大家走进“胜利树”的故事,讲述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背后的感人事迹,给我们上了一堂沉浸式的思政课,让我们重回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以故事浸润人心,用宣讲凝聚力量。湖南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沃土,也有无数热爱那片土地的人在生动讲述着关于红色潇湘的故事。在橘子洲头听红色宣言的回响,在千年学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走进觉醒年代,在韶山风景名胜区追寻伟人的足迹……一场场跨越时空、走心走新的宣讲,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动情地宣讲,才能更好地铭记。讲述,讲述,提醒你我不忘来时路。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央地媒体记者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前采访。

  ⑤湖北日报记者周三春:

  两首自编曲 共唱幸福歌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伍荣明哼唱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用悠扬曲调描绘乡村新景。

  “村规民约我遵守啊,维护正义敢出手啊。勤劳致富靠双手,发展产业我带头……”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村,村干部用渔鼓调填词创作《党员公约》,借歌声表达新愿景。

  湖北和贵州都是红色沃土。遥想当年,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出的大批将领和战士都曾在黔贵大地奋战,抛洒热血。两首自编曲,展现两地新生活,同唱黔鄂幸福歌。时代巨变激荡精神伟力,不懈奋斗成就美好生活。歌声里唱的是新生活,颂的是新时代,这一曲曲赞歌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最好注脚。

  ⑥贵州日报报刊社记者谌晗:

  再访红城铭初心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壮丽史诗。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中绚丽的篇章。贵州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的地方,作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特殊关心厚爱下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的地方,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一直在黔贵大地赓续传承,始终引领激励着各族干部群众不忘来时路、勇毅闯新路。

  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再访红城遵义,作为贵州本土的媒体记者,我们依然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动:在一台剧目中沉浸对比、在一段讲述中热切追忆、在一首首山歌中真心打动、在一次次行走中挖掘符号……也激励我们自信坚定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央地媒体记者在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采访。

  ⑦云南日报社记者黄翘楚:

  争渡 争渡 黔行见江如故

  一个渡口就是一段传奇。

  在遵义,“红色渡口”的故事人人传唱,留下了“四渡赤水”的精彩一笔。而在我的家乡云南,“渡口”同样是不可磨灭的精神符号,石鼓镇渡口、皎平渡渡口等写下了“巧渡金沙江”的英雄史诗。

  前有四渡赤水河,后有巧渡金沙江。在长征路上,前者使中央红军从被动走向主动,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后者使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完成了跳出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包围圈的壮举。从贵州到云南,一个个“渡口”,助力中国革命红船驶向新的彼岸。

  昔日长征渡口,今朝车水马龙。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如今,革命渡口变成“发展入口”,红色旅游风生水起,一江一河喜迎四方来客。来到赤水河畔,酒香、竹香不禁让我想起金沙江畔的果香、饭香。闻香如故,忆昔抚今,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要汲取精神动力,用笔和镜头记录好时代故事,在新的“渡口”出发。

  ⑧四川新闻网记者钟秀:

  红飘带下幸福成景

  浩气传千古,精神励后人。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9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的94天,谱写了一曲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史诗。90年后,我来到遵义,所见所闻,皆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生活新景,不由让人感叹,红飘带下幸福成景。

  在学校,孩子们饱含热情吟诵《忆秦娥·娄山关》;在乡村,《十谢共产党》自编曲唱响幸福生活;在工厂,企业砥砺传承红色文化……一点一滴、一幕一景,让人感动。四川作为红军长征从南向北的桥梁和中转基地,也留下了无数英雄的足迹,“爬雪山”“过草地”、三大主力红军的两次会师,都在四川。

  历史的烟云,怎会因时间消散,精神的丰碑,在今朝熠熠生辉。长征精神是条永不褪色的“红飘带”,从四川到贵州,我们看到,在长征精神的引领激励下,革命老区台阶步步上、风景年年新。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央地媒体记者采访对话。

  ⑨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舒乐:

  南有娄山关 北有腊子口

  娄山关,腊子口,是鲜血染成的红色地标。一个是川黔要塞的重要关口,1935年2月26日,红军据守娄山关大捷;一个是甘川古道之咽喉,1935年9月17日,红军夺取天险腊子口。红军长征期间在两地打响激烈战斗,两场战役彪炳史册。

  娄山关,腊子口,是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90年烽烟散尽,但红军战斗过的战壕、留下的弹坑仍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娄山关、腊子口”成为具象的精神符号,一次次激励我们焕发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奋斗之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甘肃到贵州,跨越1300多公里,参加“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主题采访,对我来说,是一次跨省联动,一次致敬回眸,也是一次新的出发。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登临娄山关,一个个老物件、一件件历史文物,诉说着革命的壮怀激越,也鼓舞我用笔和镜头更好记录下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新故事。

  ⑩西海都市报记者马璞馨:

  见黔山 忆班玛

  贵州多山,一如我的家乡青海。一个是云贵高原,一个是雪域高原。只有亲身体验山多高、路多远,才知红军当年有多难。

  此行贵州,我在遵义娄山关感受了“黔北第一险关”之势,那里峭壁绝立,若斧似戟。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此克服艰险,殊死较量,夺下大捷,如此勇气,如此信念,令人震撼。而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班玛县,那里的山与路也留下了红军的足迹。1936年7月,中央红军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进入班玛县,在那里行军、休整、筹粮等,播撒革命火种,与当地百姓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

  时间一去90年,高山依然在,但路却不再远。从贵州到青海,不再需要艰难跋涉,交通巨变不断压缩时空距离。如今,山也还是山,却因红色记忆更添厚重人文,每年都有许多人前往遵义娄山关、青海班玛县游玩。长征印记今犹在,老区人民展新颜!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央地媒体记者在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采访。

  ⑪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夏萍:

  黔北看新路 不忘来时路

  在龙凤村田家沟看人们歌唱新生活,在花茂村观察红色旅游多样性……此次遵义行,让我看到了革命老区遵义的发展新路、山乡新景,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赓续绵延,强劲的发展动力在这生发激荡。

  革命精神激励前行,红色基因凝聚力量。同样是在革命老区,我的家乡河南,也焕发新貌、闯出新路。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这里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在精神之光激励下,如今,这里已是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区,大别山下景更新、人更勤。

  昔日“荒茅田”,今日“花正茂”;往昔“大别山”,今朝“桃花源”。伟大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又薪火相传。从遵义会议精神到大别山精神,一系列伟大精神宛若灯塔,点亮夜空,照亮梦想征途。

  ⑫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崔雨露:

  踏行“雄关漫道” 更解“宝塔延河”

  我一直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能让毛主席咏颂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等气势磅礴的诗句来。此次遵义之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站在娄山关眺望,河谷深切,山势峻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直插云霄。如此险山,如此地势,中央红军却以险制胜,夺下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捷,这般“从头越”的豪气,不由在我心中激荡起来。

  我从陕西来,那个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地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延安落脚,开启了革命新篇章。十三载峥嵘岁月,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蕴含的历史记忆与“雄关漫道”“乌蒙磅礴”一并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历久弥新。

  走过了“雄关漫道”,更懂得“宝塔延河”。从延安到遵义,沿着红色足迹,追寻信仰之光,凝聚前行力量,我明白,历史从未远去,新征程就在脚下。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央地媒体记者在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⑬广西日报记者顾醒航:

  一部剧 一个人 牵起两地情

  “一部剧”牵起两地历史联结。在《伟大转折》剧目中,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的开幕场景,让人震撼、感动。历史的烽烟中,湘江战役是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而遵义会议则是湘江战役后,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部剧串联起的是广西、贵州在长征路上的共同记忆。

  “一个人”共述延续黔桂情谊。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广西籍卫生员龙思泉长眠于此,这段故事令人动容。广西青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用医术服务当地百姓,为救人壮烈牺牲。至今,贵州人民没有忘记他,“红军菩萨”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久久回响。从广西到贵州,“一个人”以炙热的心与爱种下这段绵长的情谊。

  广西和贵州山水相连、地理相近、人文相通。无往不胜因有“魂”,矢志不渝因有“根”。过去,中央红军长征在广西、贵州留下红色足迹,建立起黔桂的历史联结。此刻,我们又因长征精神相聚黔北,岁月变迁,精神不改,奔赴从未停止。

  ⑭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徐琳:

  两首诗词的回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2月,娄山关战斗结束不久,毛泽东挥笔写下《忆秦娥·娄山关》,气势磅礴,豪放从容。“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1935年10月,在红军长征翻越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时,毛泽东站在高峰之上,快意吟咏《清平乐·六盘山》。

  从娄山关到六盘山,两首诗词映照两种心境,前者表明红军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定决心,后者则是畅抒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的喜悦豁达。我从六盘山所在地宁夏,来到娄山关所在地贵州,更明白两首诗词的其中真意:吟山,更是吟人;抒景,更是抒怀。巍巍娄山关,险峻六盘山,山高路远,终有抵达之时。

  诗史合一、以诗证史,两首诗词是中央红军长征之路艰辛与壮烈的真实写照,也是革命征程波澜壮阔的见证,长征把贵州和宁夏连接起来,给两地人民留下了同一个宝贵精神启示,那便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⑮重庆日报记者石骏楷:

  新识“老槐树” 犹记“黄葛树”

  来到遵义,遇见一棵老槐树。它长在遵义会议会址旁,历经90余年风雨,两树相对,斜斜向天,形如“V”字,被人们称作“胜利树”。在我的家乡重庆,也有一棵树,一棵象征胜利的黄葛树。它生于重庆市红岩村,参天而立,90多年前,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胞妹饶国模种下。

  这是两棵见证时代风雨的革命树。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在二楼东侧的会客厅召开。这棵槐树目睹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转折;而在重庆红岩,黄葛树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一个又一个重要决策,是革命人士寻访红岩的重要路标。

  这是两座走过峥嵘岁月的英雄城。巍巍娄山关、滚滚乌江水、滔滔赤水河……长征为遵义留下丰富的红色资源、宝贵的精神财富;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人民解放纪念碑……革命先辈的奋斗激励奋进,为重庆铸魂。从重庆红岩到红色遵义,新识“老槐树”,犹记“黄葛树”,我心澎湃如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马刚 整理:谌晗 向秋樾 金妮 权若青 图片:刘杨 杨涛)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 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主流媒体共话红色传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