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方寸之间有天地|贵州庭院经济发展走笔
2025-02-19 09:21:05来源:天眼新闻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房前屋后的方寸小院经改造后发展“庭院经济”,能够演绎怎样的精彩?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作为曾经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省有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全省广袤乡村闲置的老房老舍被充分利用,开起农家乐、打造特色民宿、搭建种植棚等,方寸之间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助推“庭院经济”产业规模日渐扩大。

  小小庭院 种植养殖两相宜

  春节刚过,毕节市金沙县后山镇村民骆方进就开始忙碌起来——刚从自家的茶园劳作回到家中,便到屋后照看自己种的食用菌。

  几块水泥砖搭起柱子,木板隔出空间放菌棒,再覆盖上特制的保温棚布,骆方进家“巴掌大”的一块后院便被改造成一个菌棚。

  “别小看这巴掌大块地,每年给我们家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骆方进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自己利用后院空地栽培了2000多棒食用菌,一年至少增收5000元。

方寸之间有天地|贵州庭院经济发展走笔

  “前前后后种了些蔬菜,一年四季吃菜不愁,再养点鸡鸭,也能卖钱。”得益于“庭院经济”,村民李惠芬足不出户,每月就能收入1000多元,既能顾家,又能挣钱。

  发展“庭院经济”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在后山镇,农户对自家庭院都有安排,庭院经济就是村民的“聚宝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实践中,后山镇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农村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等多种类型的“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

  小庭院,大天地。利用“庭院经济”门槛低、规模小、布局散的特点,我省各地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帮助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扮美庭院 有“看头”更有“赚头”

  上纳灰村地处兴义市万峰林风景区腹地,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近年来,上纳灰村借助地理优势,引导和鼓励村民利用自家住房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多元化“庭院经济”。

  今年春节期间,兴义市万峰林景区里游人如织,上纳灰村的“农家乐”生意红火,不少民宿客栈更是挂出“今日无房”的牌子。

方寸之间有天地|贵州庭院经济发展走笔

  “今年生意不错,我利用自家的小院办起了农家乐,虽然辛苦一点,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元。”上纳灰村稻花鱼农庄老板岑俊笑着说。

  作为最早一批尝试“庭院经济”的农户之一,岑俊通过改造提升了房屋的“颜值”,开办起了农家乐。庭院虽然面积不大,却遍布绿植和花卉,布置简朴但别有情趣,处处展现着原汁原味的布依风情。

  离岑俊的稻花鱼农庄不远处,兴义市民钱静租用当地村民的房屋进行改造,开了一家“景棠客栈”。

  “住在我们客栈的客人,可远眺万峰林的奇特景观。每年旅游旺季的时候,要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房。”钱静介绍说,客栈年均入住率达到80%以上。

  “村里的房屋经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美化了村容村貌,村民们还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说起村子今年的变化,岑俊和钱静感慨颇多。

  “庭院经济”让广袤乡村既有“看头”,更有“赚头”。我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大显身手创造出各具风格的庭院,让村民在美丽庭院里发展“美丽经济”。

  盘活资源 小院子里留乡愁

  “来,我专门带你们到这里看看老一辈的生活是多么艰苦。”2月16日,铜仁市德江县居民杨凯带着自家小孩来到知青小屋上“开学第一课”。

  知青小屋位于德江县,是由一处废弃的老屋改造而成,分别有知青农场体验区、农场劳作场景复原区、知青生活场景复原区、知青文化陈列区和知青生活体验区。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一张张往事照片、一件件农作工具、一句句宣传标语,感受知青时代的艰苦奋斗和执着进取的不朽精神。

  自建成以来,知青小屋已吸引近4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被当地人称为“最美乡愁记忆点”是当地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样板。2024年,知青小屋还入选贵州省示范农家乐名单。

方寸之间有天地|贵州庭院经济发展走笔

  同样的故事,也在德江县楠杆乡上演。近80岁的楠杆乡村民余再蓉,利用自家庭院开起农家乐,让“院景”变“钱景”。

  余再蓉开的农家乐有所不同,店里没有菜单,来这里吃饭的人们只为吃上那一口乡愁——土家熬熬茶。

  “做了那么多年的熬熬茶,想不到老了还能通过做熬熬茶挣钱。”余再蓉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将自建房改造成农家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

  方寸小院里,乡土意蕴长。如今,“庭院经济”已在贵州广袤乡村多点“开花”,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蓬勃动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