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安顺市西秀区云峰屯堡热闹非凡,青石巷道里不时飘荡屯堡山歌的悠扬旋律。头戴凤冠的“屯堡孃孃”手持油纸伞穿行在六百年历史的石墙间,游客们用镜头捕捉着这个“活着的明朝博物馆”。新春游园会期间,集章通关、猜灯谜、射箭等活动精彩纷呈,让八方游客感受到浓郁的屯堡年味。
贵州曾是卫所屯广布的军事战略要地。六百年前,随着明代“调北征南”,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的将士及眷属、农民、商贾、工匠迁居贵州,与世居本地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造就了军屯建筑与江淮民俗交融的独特文化景观。如今,贵州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屯堡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通过举办地戏表演、民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云峰屯堡春节活动现场。景区供图
在推进屯堡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保护好古村落的石屋、古巷等人文景观是前提。“云峰屯堡景区最核心的资源是屯堡文化,屯堡建筑正是屯堡文化最直观的展示。” 贵州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云峰屯堡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凯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为有效盘活云峰屯堡景区,贵旅集团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力推进景区提质升级。“历经600年,云山屯古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首要任务是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进行修缮。”
“修旧如故,让历史自己说话。”赵凯说,此外结合云峰屯堡过去作为商贸驿道的文化属性,景区定位为“好吃、好住、好看、好潮、好玩”的沉浸式屯堡文化体验街区,并按照“一户一业态”的原则进行招商。目前,景区已逐步丰富业态,游客不仅能品尝到代表屯堡特色的传统小吃,还能享受到咖啡饮品等新型餐饮。此外,民宿、旅拍、文创等多元业态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选择。
本寨春日风光。赵金芳 摄(贵州图片库 发)
距离云峰屯堡不远处的本寨村,始建于明初,是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步入本寨村,结构坚固的寨门,鳞次栉比的高宅大院,以及攻防相宜的碉楼建筑,处处展现出战争防御的鲜明特征。寨中的小院里,精雕细琢的图案随处可见,浓郁的江淮余韵弥漫其间。
本寨村村支书金柏益介绍,本寨村在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积极搭建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融合发展,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实现助民增收。
省社科院研究员肖越表示,屯堡核心的旅游资源除了军事防御体系、江南风格民居等建筑景观资源,还有地戏表演,傩雕、屯堡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以及“抬汪公”“中元河灯节”等节庆与民俗活动。
在天龙屯堡,铿锵锣鼓声中,一场天龙屯堡地戏火爆开演。演员们身披战袍,头戴面具,背插小旗,舞动长枪大戟,仿佛穿越回明朝战场。游客目不转睛,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沉浸在古老艺术的魅力之中。
天龙屯堡内上演的地戏演出。潘宗义 摄(贵州图片库 发)
安顺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天龙屯堡充分挖掘屯堡文化民俗资源,安顺地戏表演让到访游客体验到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有着近40年的地戏表演经验的演员陈春伍介绍,地戏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三英战吕布》《说岳》《三国》《杨家将》等中国古代忠义历史故事。“地戏要活在舞台上,也要传在血脉里。我们在天龙中学和天龙小学教授50多名学生学习地戏,希望将这门表演艺术传承下去。”
在肖越看来,贵州省的屯堡文化区具有较大的旅游承载量,仅安顺就有300个屯堡村落,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资源能够增强游客体验,增加旅游体验层次和价值。然而,在推进屯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对传统原生态文化的一些冲击。“可以在‘保护性开发’框架下做好传承和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社区参与和技术创新,构建‘活态传承—创新转化—可持续发展‘的闭环。”肖越建议,屯堡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需以“保护文化基因、激活现代活力”为核心,既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空心化,也要通过现代技术与创新表达赋予其生命力,将屯堡文化基因嵌入旅游产业链中,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
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增加旅游产品结构门类,推动屯堡文化旅游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前研究推广传播屯堡文化的有力探索。数据显示,2024年,安顺市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1%、12%,过夜游客接待量达到1261万人次,增长15%。(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