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贵州省第三届 “美丽乡村” 篮球联赛省级常规赛铜仁、贵阳两大赛区赛事同步打响,贵州省9个市(州)的9支代表队,在激烈的比拼中一展全民健身风采,以及贵州乡村篮球的蓬勃活力,向省级总决赛资格发起冲击。
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是贵州省体育局倾力打造的一项品牌赛事,也是贵州第一个以乡村群众为参赛主体,级别最高、参赛人数最多、周期最长的大型体育赛事。
比赛现场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第三届赛事在前两届联赛的基础上,影响力、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扩大,创新打造海选赛、预选赛、半决赛、省级常规赛、省级总决赛五级联动模式,覆盖贵州9个市(州)、88个县(市)。
体育的盛会 文化的盛宴
开幕式当晚,沿河民族体育馆、修文县体育馆篮球场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万余名观众见证顶流乡村篮球盛事的精彩上演。
在铜仁赛区,《打镏子土家长号》《半边鼓》《肉莲花》《山歌联唱》《摆出土家幸福来》等特色的文艺节目在赛场接连上演,精彩纷呈且特色十足的民族文化,不仅表达了当地群众的热情好客,更促进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铜仁赛区的文艺演出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在贵阳赛区,街舞少年们以时尚潮流的装扮,用身体语言诠释着青春的活力;武术表演者一招一式间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篮球小将每一次运球,展现着积极向上的风貌;身着民族服饰的群众手捧增收致富的猕猴桃,宣传乡村经济发展成果、推广特色产业。
贵阳赛区的文艺演出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乡村篮球赛事的火热举办,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更为群众展现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生动载体。随着比赛的推进,一幅幅充满活力、和谐共融的乡村体育画卷将在赛场大放异彩。
篮球“民”星闪耀 从田间到球场的追梦者
聚焦民之所盼,依托广泛建设的乡村篮球场地,经过多年耕耘,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这一省级赛事在黔中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上了“聚光灯”。
比赛现场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赛事接连上演,截至目前,第三届赛事开展了7500余场比赛,共组织民间篮球队4092支,参与人数达56875人,覆盖群众630余万。
汇聚省级常规赛的球员,他们来自田间地头、山野林间,是乡村里的篮球“民”星。这些球员,平日里或许是耕作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或许是穿梭在山野林间的果农,又或许是村里的教师、医生……但在篮球场上,他们有着为家乡增光的同一信念,用汗水和激情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体育故事。
比赛现场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比赛现场,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着乡村篮球的活力与激情,每一次突破、每一次投篮,赢得了场下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呼。
在铜仁赛区,黔东南与黔南的比赛异常激烈,比分定格在103:83。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黔东南球员邓伟感触颇深,他说,“我们的篮球梦,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与梦想,更是整个乡村的骄傲与希望。比赛让大家有了展示风采,为家乡荣誉奋斗的舞台,这么多人关注球队,关注乡村球赛,此刻,我感到很幸福和自豪。”
比赛现场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赛事进山又进村,职业裁判、专业解说、网络直播……正规且仪式感满满的组织安排,不仅提升了运动员‘C位’的关注度,参赛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增强了十里八乡的凝聚力和对体育文化的热情。
“这是第一次有省级以上的篮球比赛到我们沿河举办,作为沿河人我感到骄傲,非常的自豪,能够看到这样的比赛,我们很高兴。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拼劲十足,给观众带来非常精彩的比赛。我们基本上都是吃完饭就到体育馆来提前占好位置,为我们的主队加油,为沿河加油,为铜仁加油。”观众冉磊说。
体育经济“破圈” 小篮球转动大民生
赛事带动的“体育经济”正蓬勃生长。球赛所秉持的“以赛促健、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销、以赛促产、以赛促兴”的“体育+”理念,为举办地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
比赛现场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球迷与游客跟着赛事去旅行,为沿河与修文的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带来了高流量。“体育赛事给我们带来了稳稳的幸福,以前是想尽办法吸引人来,现在是搞好服务、做好准备等人来。”沿河一酒店老板期待在球赛举办这几天,沿河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能再上一个台阶,吸引更多人前来观光和旅游。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两场赛事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200万,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乡村体育赛事的广泛影响力,也为举办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通过网络等媒体的广泛传播,沿河与修文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比赛现场气氛火热 供图 贵州省体育局
承办方表示,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有效促进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继续深化“体育+”理念,推动当地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为球员、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让体育赛事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贵州省体育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