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光伏场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规划装机容量133万千瓦,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该电站是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盘江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顺境内的光伏场 张秀云 摄
推进现代能源产业做大做强。2024年,我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86.5亿元,建成投产盘江新光电厂超超临界2号机组、黔中电厂超超临界1号机组;新增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477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200万千瓦,发电量超过2600亿千瓦时、增长8.2%,深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度原煤产量1.68亿吨、增长9.8%,产量为“十四五”以来最高,全省能源保障有力有效。
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有质有量,新型电力系统初具形态,贵州正全力以赴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打造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消费体系,做大做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加紧开展新能源项目建设,谋划实施了一批火电、光伏、风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集群项目。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不断扩大,使我省实现了由传统的“水火互济”向“火水风光”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新型能源保障体系。
日前,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猫营镇大山深处的一片开阔平地上,一排排白色储能电池舱整齐排列。这是中核汇能贵州公司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以下简称紫云储能电站)——全省首个集中式大型储能电站,也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超级充电宝”,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将电力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再释放,有效平衡了电力供需,减少新能源发电的浪费。
“每个电池舱有80个电池包,这些电池组就像电站的‘心脏’。一个电池舱可储电3440度,电站共118个电池舱,每天只需充电2小时就可以储电38万度左右,可保证为5万户人家同时供电。”紫云储能电站负责人杨元飞说,该储能电站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3万吨、二氧化硫约10吨。
图为铜仁市大龙开发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贵州第二大装机电源。为应对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间歇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挑战,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探索新型储能发展路径,加快推进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贵州电网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41.5万千瓦,贵州新型储能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储能电站不断“上新”,构建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推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量质齐升,为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月10日,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的煤焦化电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钢筋矗立的建筑物上挥洒着汗水,现场建设热气腾腾。正在建设的是煤焦化区,目前,焦炉及其配套设备设施土建施工全部完成,已经进入大面积设备设施安装阶段,预计9月底完工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198亿元,主要包括200万吨/年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焦化项目,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并配套铁路货场专用线项目,24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焦炭200万吨、焦油8.7万吨、粗苯2.6万吨、硫酸2.9万吨、天然气1.86亿立方米、发电量83亿千瓦时,预计年产值75亿元。
这一项目的建设,是贵州全省上下紧抓“富矿精开”,通过下足“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的“四个精”功夫,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生动写照。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效带动全省煤焦化项目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有效强化贵州省战略性基础性能源保障能力。
在项目资源利用上,燃煤发电项目采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焦化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侧装超大容积捣固等先进技术,节能降耗有效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此外,项目还构建焦炭热量回收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氢气综合利用、焦化废水中水回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在保障电煤供应的同时,在精深加工上发力,着重推进建设煤焦化及相关苯加氢、LNG等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对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对化工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同时将助力构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约800亿吨,立足能源资源优势,现代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正逐步做大做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