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随着“喻见”的镜头看贵州新风采|浅评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
2025-03-24 16:44:05来源:天眼新闻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黔道难,“峡路千岩断”;黔地美,“川泽各异色”。过去人们对贵州的认识就是“远”和“美”,殊不知今日贵州已发生了华丽转身和世纪蝶变。近日,贵州省委宣传部策划出品的八集创新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从多个角度生动诠释贵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展现新风采,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昂然崛起于西南的万千气象。这部作品最鲜明的特征是,紧扣“富矿精开”的创作主题,围绕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数字经济等行业深入采访,勤于探索人文经济宣传的创新模式和有效途径。该系列纪录片由著名媒体人傅喻执导并主持,创作者赋予正面宣传以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文情趣,从片名到片子里的谐音梗,让观看经济节目变得轻松愉悦起来。巧将“遇见”升华为“喻见”,不只是一个谐音,更是制作团队的一个追求:不仅看见,还有见地。引导观众了解和知晓贵州传奇“时间轴”上的“关键帧”——典型案例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随着“喻见”的镜头看贵州新风采|浅评人文经济纪录片《寻“矿”贵州 喻见精彩》_fororder_17427085564126

  《史记》称黔为“陆梁地”,意即山地;“以谪遣戍”,古为边远荒蛮的流放地。贵州贵在资源丰富,然开发不足,经济滞后。当代贵州人利用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最瞩目的成就是公路建设,近年来的铺设里程居全国之首。观看这部系列纪录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人们对今日贵州的崭新印象。作品首次从人文经济角度,以系列纪录片形式多方位展现了贵州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发展,在贵州人文地理、经济战略定位、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拓展了纪录片的时空纵深,博观约取,内容涵盖近年来贵州产业转型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八个主要领域。其内容既有矿山老产业,也有大数据新产业;既有三线建设的往事,也有“村超”这样的新鲜事物;既有苗绣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有集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新建影视城。贵州的矿藏富而且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系列片由“寻矿”破题,通过贵州磷化集团将污染副产品变废为宝的影像叙事,清晰地标示出贵州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正确路径:富矿精开,向绿而行。贵州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地,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黔地通过发展大数据实现了弯道超车。纪录片反映了华为云、贵安超算中心、贵州轮胎为代表的活力四射的人工智能产业。60年前,山岭绵延的贵州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纪录片回顾都匀等地083基地往事,反映了中国振华等三线企业60年跌宕起伏的重振历程,旨在追寻和梳理新老贵州人精神传承的脉络。“三线”建设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融入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榕江县探秘村超网红为主线,讲述“黔货出山”的故事,展现贵州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贵州“村超”不仅丰富了山乡文化生活,还拉动了文旅产业,为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闯出了新路子。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合力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一山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的独特文化生态。‌以苗绣产业链上各环节典型人物的故事呈现贵州苗绣时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苗绣故事也让“人文经济”这个制片宗旨变得清晰起来。多姿多彩的贵州是一方文化沃土,它既可滋养精神,还能活跃经济。片子以都匀影视产业发展及著名贵州籍导演的成长为叙事线索,形象地复盘了贵州影视文旅综合发展的“一盘棋”。观众随着“喻见”的镜头,来到全国百强县兴义,在“三省通衢”探寻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秘密。在观看《红色双子星》时,感受并体验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大型实景演出《伟大转折》相互映照带来的心灵震撼,进而了解贵州是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展旅游文化活动的。

  导演傅喻是双语主持人,多次采访过巴菲特等国际经济界名人,也多年主持经济类,人文类国际论坛,谙熟国际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技巧;更可贵的是,她把对贵州的挚爱融入到了纪录片的每一个镜头里。傅喻带着摄制组,深入到一线采访拍摄,突破自然和非自然的重峦叠嶂,从人文视角寻访和记录 “小切口、大主题、有温度、暖人心”的贵州故事,让经济宣传也能“见人、见事、见精神”。

  系列片妙用“古今互文”之法,在首集《与磷之爱》中,讲述了磷化工作者积20载之功掌握变废为宝的先进环保生产技术,别出心裁地将镜头对准福泉名胜葛镜桥。原来精神的纽带一脉相承,400年前的建桥人也经历了30多年屡毁屡建的艰辛历程。又如第三集《加油吧 !兴义》,老地质工作者的女儿铭记父亲遗志,为申报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竭尽全力。讲述这个故事时,交织阐述了100多年前张之洞父子传承家学,“知府添灯油”的典故相传至今。现实呼应历史,人文映照经济,“喻见”不是普通的“遇见”,所见更有温度、见识更为深刻,每集15分钟的短片聚焦多彩贵州建设者群像,令观者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纪录片中扣人心弦的金句迭出,如“人们因为看见而相信,我们因为相信而看见”“让世界奔我而来”等,因契合新媒体制作及传播的规律,引发了网络热议,在各社交平台的阅读量超过3亿,单集播放量超过150万次。采访中还与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叶辛、著名电影导演饶晓志、武汉大学人文教授李建中等专家对话,上升到理论层面深刻阐释了贵州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的深层逻辑,从精神深处提振当代贵州人“其梦必圆”的信心、活力和创造力!“黔”字拆开看,贵州就是今日中国的一匹黑马,不待扬鞭自奋蹄,正在弯道超越,以图后来居上。期待当代贵州人再续辉煌,也期待“喻见”的镜头带给观众更多的精彩和惊喜!(作者郝耀华,系新华社高级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