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翠的苗岭深处,在清水江蜿蜒的碧波之畔,一幅书写于青山绿水间的教育史诗画卷正磅礴展开。黔东南州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将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壮阔篇章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让曾经被大山阻隔的琅琅书声,化作振兴乡村的时代强音。
破茧成蝶:从蒙昧到文明的世纪跨越
20世纪50年代的黔东南,教育如同散落深山的星火:茅檐低小的校舍里,孩童捧着泛黄的家谱当课本;青石板上,老教师用木炭写下“天地人”的启蒙笔画。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两成,97.3%的民众在文盲的阴霾中挣扎。
2001年,黔东南州擂响“两基”攻坚战鼓,万千教育工作者如同当代“愚公”,肩挑背扛将砖瓦运上云端苗寨。黄平县重安江畔,老教师们划着木船接送学生十余载,船桨划破的不仅是江面的晨雾,更是阻隔知识的藩篱。
袁媛 摄
至2024年末,全州有高等教育学校4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在校学生11188人;高等专科学校3所,在校学生26511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1所,在校学生37793人。普通高中50所,在校学生103575人。初级中学15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在校学生207920人。小学619所,教学点305个,在校学生388960人。幼儿园1121所(其中民办367所),在园幼儿132555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1298人。全州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18035人,本科上线率58.69%;录取专科学生17434人,中职单报高职录取专科学生11284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杂费覆盖率100%,免除教科书费覆盖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0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8.97%。全州生均校舍面积较八十年代增长十余倍。
春华秋实:全链育人的生态图谱
“幼有所育”成为现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凯里市第四幼儿园成功升创省级一类示范幼儿园,全州新增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8所州级示范幼儿园。麻江、丹寨、天柱三县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认定,117所幼儿园通过“园园达标”省级评估,新增4所省级示范三类幼儿园,全州累计创建15所省级示范幼儿园。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温馨、优质的环境中开启人生的第一步。
凯里市第四幼儿园(图源:凯里市第四幼儿园)
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持续压实“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全州控辍保学实现常态化动态清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取得新进展,麻江县率先被列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县。落实“双减”全覆盖,课后服务活动多元人性化,不断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州基础教育发展各项指数持续向好,基础教育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新增第三批45所公办强校,为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岑巩县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改革试验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试验区。
高中教育硕果累累,特色多元发展成果显著。2025年,黄平民族中学获批“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迈入全省优质高中第一梯队。目前,全州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7所。凯里一中、天柱民中、黄平民中、州民高等普通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赖良才校长支教的台江县民族中学,如今已成“低进高出”的教育传奇。2024年高考该校取得优异成绩,上特控线超400人,上线率40.5%;上本科线突破900人,上线率达86.68%;总分600分以上45人,该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州教育局供图
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成果丰硕。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榕江县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优质中职学校”。台江中等职业学校、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榕江中等职业学校纳入贵州省第一批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学校。
高等教育转型提级,持续发展。2023年6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凯里学院协议,凯里学院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24年6月,凯里学院成为省属省管高校。
薪火相传:不断发展的教师队伍
从建州初期的5027名教师到如今的5.2万人大军,这支“教育铁军”中闪耀着星光:有放弃杭州优渥待遇、扎根台江六载的“校长爸爸”陈立群,有用尽全力带孩子们飞出大山的“蝴蝶妈妈”王玉……2024年,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张云帆教学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德育与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实现我省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全国赛获奖零的突破,获省教育厅嘉奖。凯里一中刘英、天柱四中何孝锋、岑巩县马家寨小学高纯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通过“银龄讲学计划”“三名工作室”等创新机制,老中青三代教师如传接火炬般,将教育薪火代代相传。
向山而行:教育强国建设的黔东南答卷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抢抓机遇,担当作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兑现“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的庄严承诺,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一栋栋标准化教学楼、学生食堂,如一朵朵奇葩,点缀在黔东南大地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吴婷 摄
在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地”的秘境,教育的星火已燃成燎原之势。当侗族大歌通过电影《哪吒2》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的神话故事,当清晨的薄雾中传来的琅琅读书声——这便是黔东南献给新时代最动人的教育诗篇。
苗岭巍巍,托起知识脊梁;清水泱泱,流淌智慧光芒。这方山水书写的教育传奇,正将“诗与远方”种进每个苗侗儿女的心房。(通讯员:黄裕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