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排查!”4月20日,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思渠镇杨楠村党支部书记杨雄带着村民打扫溶洞篮球场的卫生,为月底篮球联赛开赛作准备。
“溶洞篮球场建成以来,我们举行了大大小小各类赛事上百场,3万多人来到现场,还吸引超2500万人次线上围观。”杨雄满脸自豪地说,“我们村的溶洞篮球还吸引了东莞篮球联队等来打友谊赛。”
溶洞篮球
杨楠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山里有不少冬暖夏凉的溶洞,一直都是村民纳凉聚会的场所。2022年,村里筹集20多万元打造溶洞篮球场,并在当地政府及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连通了电路、修建了观众席等设施。
溶洞篮球场的修建让75岁的村民杨正强格外开心。他经常带着小孙子来打篮球,和村民一起跳花灯,“球场修好了,全村人都有地方休闲娱乐了,村子也更和美了。”
同时,独特的溶洞篮球场也通过各种比赛扩大了知名度,在线上线下打出了影响力,逐渐发展成网红打卡地,成为小村庄的“流量密码”。“每次有比赛,村民们就在球场附近做起了小生意,黄粑、腊肉、糍粑、社饭等特色小吃和土特产十分畅销,销售收入最高的摊位每天能卖2000多元。”杨雄说,溶洞篮球场不仅成为乡村体育竞技场所,还拓宽了村民的增收门路。
随着人气越来越旺,溶洞篮球正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今年3月,村民杨东方开始将自家位于篮球场门口的老房子改建为民宿。他信心满满地盘算着:“等改造完成,我的民宿预计可以同时接待三四十人住宿,每天可接待数百人就餐。到时候还能带动村民种菜养鸡,让游客品尝我们土家人的美食。”
杨楠村的溶洞篮球场距离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5公里,距乌江黎芝峡4A级景区15公里。溶洞篮球火爆出圈后,也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新思路。当前,沿河正联动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黎芝峡景区,打造“体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以洞为景、以球为媒、以景揽客,充分展示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和美食文化,进一步推动人气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