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先行。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重要抓手,系统谋划、全域推进,持续开展乱推乱放清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工程,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农村环境卫生难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生态根基。
走进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千亩梯田层叠如翠,蜿蜒的步道如丝带般穿行其间,串联起古朴的苗寨风情。在鳞次栉比的木屋瓦顶吊脚楼间,村里的保洁员手持扫帚、簸箕,沿着村道清扫,并主动协助村民整理院落。
高要村保洁员清扫村道 摄影 莫昌怡
高要村美丽整洁的面貌,得益于一套落地见效的精细化治理机制。村里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明确了“门前三包”等责任。科学布局的垃圾分类收集点覆盖全村,专职保洁员队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此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闭环管理模式,让垃圾治理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村容村貌得以持久靓丽。
高要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旱厕基本消除,污水通过管网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现在我们村里面道路都比较干净,也没有异味。”村文书刘治波说。
龙泉镇高要村 摄影 莫昌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兴仁镇摆泥村,村民杨正林一如往常地在自家庭院里忙碌,清扫落叶、浇灌花草。他家的庭院绿意盎然、整洁有序,是该村评选出的环境治理示范户。小院“颜值”的提升,正是全村环境焕新的生动写照。
摆泥村村民杨正林说:“对比以前,现在整个村的环境,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基户户门前基本上都是很美丽的。以前的垃圾到处乱堆放,现在全部都打理得整整齐齐的。”
杨正林在自家庭院里浇花 摄影 赵唯茜
为持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摆泥村立足实际,以“两清两改两治理”夯实环境基础,通过“庭院净化、绿化、文化、特色”的生动实践,创新“党建+妇建+庭院美化”的特色融合。精塑户院之美,辐射带动,集万千“小美”,最终实现乡村“大美”蜕变。
目前,摆泥村共改造厕所500余户,覆盖率超95%,污水治理也覆盖95%以上的农户,生活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摆泥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小辉表示,后续,将通过院坝会、入户宣传等形式,持续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助力全村发展。
兴仁镇摆泥村 摄影 潘蝶
今年以来,丹寨县组织开展农村卫生大扫除900余次,清理乱堆乱放8500余处,完成残垣断壁清理、修缮73处。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5万余户,普及率达82.38%。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5座,在乡村配备垃圾转运车3辆、垃圾清运车11辆、垃圾收集点500余个,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做好人畜粪污综合治理工作规划,重点解决垃圾转运难点堵点问题,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整村推进’示范村,全县推进改厕、改圈计划。争取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丹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昌梅说。(文 潘蝶 莫昌怡 赵唯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