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贵州避暑旅游持续占据全国文旅热度高地,成为暑期国内游的“香饽饽”。
携程数据显示,贵阳成功跻身2025年暑假国内游TOP10城市,位列第五;马蜂窝平台上,六盘水市凭借宜人气候成为避暑旅居首选,热度环比上月暴涨 97%,并跻身2025年夏季“旅行蜂向标”热度增长最快目的地前十。
截至2025年7月中旬,贵州省内避暑核心区域接待游客已突破8000万人次,“清凉贵州”的魅力可见一斑。
山水为伴,游山水宜居之城
“凉” 是贵州的天然底色,“玩”是贵州的活力灵魂。作为中国西南的天然 “大空调”,贵州夏季平均气温保持在23℃,吸引着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荔波小七孔。
随着暑期来临,“玩水”成为贵州避暑的主旋律。马蜂窝数据显示,“贵州漂流”搜索热度直线飙升,其中高过河漂流环比上涨431%,位居贵州玩法榜首;马岭河峡谷漂流涨幅417%,杉木河、水春河等漂流项目紧随其后。
贵州漂流。
“不来贵州体验漂流的夏天不完整”,来自上海的00后游客陈先生的感叹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特色旅游项目同样备受追捧。新兴的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以高端露营和迷人湖景,赢得都市客群青睐;贵阳市开阳县猴耳天坑极限酷玩公园表现亮眼,7月日均票量环比6月增长170%,环比5月增长191%,吸引了大批追求刺激的年轻游客。
游客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购买彩色气球。
夜间经济的勃兴,更显山水的多面性。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整体夜间出游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0%。在贵州,黄果树瀑布夜游持续火热,夜游青岩古镇、青云路、民生路等也成为游客青睐的选择,仅青云路7月日均客流量就达 6.7万人次,夜晚的贵州同样活力满满。
风味作陪,游舌尖好味之地
一个城市要“留人”,除了宜居的温度,更要有勾人的味道。每到夏天,扎堆来贵州避暑的人们,总会被这里的美食深深吸引。
夜幕下的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民生路好吃街,人们在排队购买心仪的美食。
知名音乐人陈泯西作为本地人,热情推介贵州,“贵州可推的点太多了,你来就对了。天气好吃得香,板筋、刺梨、清水烫,没有谁不爱贵州的味道。”
“攻陷”是贵州避暑游餐饮场景的真实写照。民生路、青云市集等美食街区挤满了前来寻味的外地人。来自四川的杨女士首次走进民生路,就被满街的烟火气震撼,“香酥鸭、刺梨、冰浆都很好吃,每一样都想带走。”
折耳根咖啡。余军 摄
而一座城市能好玩到什么样?当游客们拖着行李箱穿行于贵阳街巷,只求喝一杯冠军咖啡时,也意味着,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又多了一重定义。
江西游客宋治征说,“这里很多咖啡店都挺有特色,像我这样喜欢喝咖啡的人,可以在这里多逛一逛。”
人们在贵州省贵阳市青云市集美食区品尝美食。
山珍与烟火的碰撞,是贵州味道的独特底色。酸汤鱼蒸汽氤氲,木姜子油的独特香气裹挟着红酸汤的醇厚扑面而来。薄如蝉翼的米皮裹着十余种山野小菜,浇上秘制红油,一口就能吞下整个贵州的清爽。
遍布全省的“夜市江湖”里,烙锅上滋滋作响的土豆与臭豆腐,蘸着折耳根蘸水,是属于贵州人的深夜慰藉。
文化浸润,游城市人文空间
凉爽的气候让游客驻足,诱人的美食让人留恋,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则让贵州的避暑游更有内涵。这个夏天,贵州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文旅体验。
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在贵阳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开唱。
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成为文化活动的核心舞台。暑期举办的贵阳音乐节,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音乐人,9.5万名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乐迷,一头扎进观山湖清爽的夏夜,奔赴一场酣畅淋漓的音乐之约。
这场音乐盛宴经估算,2天音乐节共带动观山湖区周边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约5亿元。当乐迷踩着节奏释放热情,在凉爽气候里尽情狂欢时,观山湖的夏夜早已被音乐与活力烘托得格外“滚烫”。
“雨飞・好久不见”文昌阁路边音乐会现场。
当城市华灯初上,贵阳的街头巷尾却未归于沉寂。广场转角、商场门外、公园一角,乐手们支起话筒,架起乐器,悠扬的旋律便在晚风中流淌开来。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女士忍不住加入合唱,“在街头就能听到音乐,贵阳这座城市带来的惊喜太多。”
据来自贵阳市演艺行业协会的统计,两年来,贵阳路边音乐会共举办460多场演出,超350万人次现场参与,其中40%观众来自省外,8万群众登上舞台,网络传播量突破300亿次。
贵阳甲秀楼。
除了这些大型活动,贵州的城市文化空间也充满吸引力。贵阳的甲秀楼、文昌阁等历史建筑,在夏日的映衬下更显古朴韵味,游客们在这里驻足观赏,感受历史的沉淀;博物馆推出的特色展览,让游客在避暑的同时,也能接受文化的熏陶。
从白天的山水清凉里感受自然馈赠,到夜晚的烟火江湖中品味舌尖芬芳,再到街头巷尾的文化律动里触摸城市灵魂 —— 贵州的夏天,从不是单一的 “凉爽” 标签所能定义。
来过,便知清凉山水之外,贵州处处动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