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贵州省贯彻“两山”理念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贵州省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格局,乌蒙山区、武陵山区两大山水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40万亩;矿山修复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累计治理历史遗留矿山超6万亩;全域土地整治初步形成“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德智介绍,贵州以规划编制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印发了全省首个综合性生态修复规划,构建“一源一城、两带两区”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审批发布。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德智
“一体化”保护修复方面,全方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乌蒙山区、武陵山区两大山水工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下一步将聚焦乌江中游流域,科学谋划并申报实施“十五五”山水工程。
矿山修复方面,贵州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万余亩,已治理面积超过6万亩,修复治理进展达80%,取得明显成效。其中,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修复面积1.94万亩;2024年谋划的南北盘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工程,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级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目前正全面推进实施。
全域土地整治方面,深入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完成22个试点实施方案省级技术审查,实施土地整治面积13.99万亩,初步形成“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5个省级财政补助示范试点完成整治面积3.3万亩。雷山县西江镇经验入选今年自然资源部向全国发布的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此外,完成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相关成果及时上报国家,完成国家反馈县级数据库质量问题修改;有序推进2025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日常变更工作。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的20项问题整改;针对第三轮督察反馈问题,建立“专班推进+清单管理”机制和“立行立改+跟踪问效”模式,实现边督边改全流程闭环管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彭林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