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立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在陡箐镇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项目,让昔日沉寂的荒坡山头变身“风光”宝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奏响了新能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号角。
黄草坝风电项目现场 摄影 陈玉
在陡箐镇黄草坝风电场,两台高约140余米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山巅,在蓝天白云与青山画卷中迎风转动,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正并入电网。作为六盘水区域首个混塔风电项目,黄草坝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00MW,采用20台单机5MW风电机组,依托140米高的混塔设计,有效破解了贵州山地地势起伏大、风资源不足的难题,项目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1.89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5.68万吨,减少CO₂排放14.21万吨,年产值约5879万元,每年为地方纳税约320万元。
大唐电力六盘水新能源事业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戴喆表示,该项目既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风机本地化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贵州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绿色电能的输出不仅缓解了电力工业环保压力,更带动了当地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扩大就业、激活第三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卓阳光伏项目 摄影 陈玉
黄草坝风电场的成功落地,只是陡箐镇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陡箐镇已建成大唐陡箐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电站、陡箐风电场、比德农业光伏、陡箐镇阿倮村农业光伏、卓阳鸡场农业光伏等多个新能源项目,农业光伏板顺山就势铺展,风电设备趁风而立,荒坡地、荒山头化作“绿色电站”,让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成为水城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高地”。
立足资源禀赋,陡箐镇正着力围绕以新能源产业为轴线,打造清洁能源中心、特色农业中心、文旅融合中心和生态康养中心,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旅助农”农旅文融合的发展新格局。随着一个个新能源项目的落地见效,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正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文 谭淏月)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