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份招标文件发布后,被贵州AI招标文件检测系统自动推送至相关监管平台。很快,嵌入检测模型的监管平台开始给文件“体检”;经过模型自动监测,“体检报告”快速“出炉”。结果显示,文件合规性存在一定问题,将进入“结果确认—自动反馈—推动整改”流程。
截至目前,检测模型累计检测项目3825个,发现合规性问题4507个,整改率达到82%。招标文件实现从“抽样查”向“全量查”转变,在更大层面保障公共竞争。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事大厅
“发布招标文件是交易的第一道程序。然而在招标过程中,一些招标文件存在‘量身定制’,或者资质、业绩、评审等因素设置不合理,排斥潜在投标人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体佩说。
同时,有关监管部门主要依赖人工抽查,受限于人力与专业水平,难以系统化、全覆盖地发现和纠正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基础模型和国产算力卡,构建检测大模型,并运用混合专家、检索增强等技术提高模型的反馈率与精准度,促进低幻觉输出与智能精准解析。
为确保检测功能的覆盖面和精准度,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了规则知识库,涵盖了国家级政策法规604份、贵州省政策法规256份,提取7大类104个检测点。
自去年以来,通过对2287个历史项目招标文件进行检测训练,并多次邀请行业部门、专家对检测点和模型功能等进行确认,检测大模型吸收了61项建议并进行多轮调优,于今年4月上线试运行。
7月,检测大模型正式嵌入全省统一的监管平台,招标文件发布后,系统自动推送至监管平台,由检测模型自动开展监测,检测结束后监管部门对结果进行确认并推送到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后,再推送给招标人进行整改。
如今,在AI赋能下,精准检测能有效防范招标文件设置不合法和歧视性条款,也有力推动监督部门在线监管由“被动用”变为“主动用”,大模型成为辅助监管的有力抓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