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正安县小雅镇黄渡村驻村第一书记唐元熙向组织递交了留任申请。
这已是他第二次申请留任。
“为什么两次申请留任?”
“因为这片土地有太多割舍不下的人和事。”
黄渡小学的孩子们,是唐元熙最深的牵挂。
“驻村干部不是万能的”
“最开始接到驻村任务的时候,我压力有点大。我没有务农经验,怕不能更好地做好驻村工作。”
8月初,黄渡村的稻田散发出阵阵稻香。在稻田的小道上,直爽的唐元熙向记者道出了驻村之初的担忧。
这个担忧在驻村第二天,找到了破解方式。
驻村第二天,在黄渡村党支部书记罗盛国的带领下,调研黄渡村的唐元熙得知,黄渡小学共有123个学生,住校的留守儿童32名,其余同学,几乎都是父母在外务工,又无法到较远的镇小学读书的孩子。
在黄渡小学看到这一幕的唐元熙,似乎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驻村干部不是万能的,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发光发热。我没有务农经验,很多产业我不能提供更科学的协助,但是,我有活动举办经验,身边还有很多爱心人士,可以为黄渡小学的孩子们提供一些关心和温暖。”唐元熙从黄渡小学开始了驻村工作的第一步——从关心“一老一小”做起。
正好临近六一儿童节,唐元熙和当时黄渡小学的校长李森林沟通后,决定给孩子们举办一个别样的儿童节。
除了和老师们一起,给孩子们策划欢乐的节目,个子小小的唐元熙开始四处走访,寻找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元熙连日的走访,争取到了谦梦乐器捐赠的100把尤克里里,还有正安县女企业家商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文具、床上用品、零食等物品,折合5万余元。
在互动活动里面笑得前仰后合,活动后抱着满满的文具、尤克里里和礼物的徐世豪开心地直呼:“原来儿童节这么有趣!”
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唐元熙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我们学校学生很少,多是留守儿童,唐元熙来了之后,让孩子们过上了丰富多彩的儿童节,还有礼物收,孩子们每年都特别期待儿童节了。”李森林告诉记者。
从2021年到现在,每一年,唐元熙都精心为孩子们策划活动,争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关注这座深山里的小学,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欢乐。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唐元熙通过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先后为黄渡小学捐赠各种物资、学习用品等超20万元,他说:“我就是座桥梁,爱心人士和孩子们之间沟通的桥梁,我希望能尽自己微薄之力,给孩子们带来些许改变。”
如唐元熙所愿,孩子们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自信心:
“很喜欢唐叔叔,他总是给我们带来很多我从来没见过的文具,再也不用羡慕别人了。”
“我们站上舞台,台下很多叔叔阿姨给我们鼓掌,原来我们也可以闪闪发光……”
唐元熙化身“筑梦人”,让更多孩子有选择人生的权利,而不是被人生选择。
这份对下一代深沉的爱与奉献,也让他在2024年5月被中共正安县委授予“2023年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驻”进群众心里
在初秋的黄渡村,记者见到唐元熙时,发现唐元熙和乡村“适配度”很高。
他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围坐在院坝,共商乡村治理;
他也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在饭后跳广场舞;
他走到黄渡村每一处,都有人和他熟络地打招呼:“唐书记”“唐叔叔”,甚至有人叫他“小唐爸爸”......
“只有‘驻’进群众心里,才能和乡村‘适配’,才能与民为亲走进老百姓心里。”唐元熙说。
可,如何“驻”进群众心里?
唐元熙给出了答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我们在半山腰,一直以来都缺水。我们发展特色种植后,原有的灌溉水池因为不够了,收成很难好啊。”黄渡村村民何世刚近些年种了辣椒,因为缺水,对产量带来了影响,提起来就忍不住叹气。
从村民口中得知黄渡村田坝组、顺河组现有的灌溉基础设施覆盖面低,因为受水源灌溉条件限制,导致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不高,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农民农业生产稳定增收。
“现在好了,还有个把月就能用上水渠了,再也不担心缺水了!”看着初见雏形的水池,何世刚已经望见了未来。
一个个灌溉水池映出了民心。该灌溉项目可覆盖黄渡村田坝组、顺河组的60户200余人,满足人畜饮水同时,还大大缓解了灌溉用水的问题。
灌溉项目已经落地,唐元熙忙着同村两委的干部一起,积极主动地对接挂帮单位,申报群众关心的另外两个项目:道路硬化和加装路灯。
“唐书记,这段坑坑洼洼的毛石路,我们每次回家都很不方便,能不能帮我们争取项目硬化一下,让我们出门更方便一些。”
这是唐元熙开群众会或者入户走访时,黄渡村大坪组多名村民对他提出的诉求,也成为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破题点。
唐元熙多次往返于村里和相关部门之间,和国土资源所的干部前往勘测,大坪组杨发达家路口至杨家公路、黄家杠至火石巢,两段加起来仅仅894米的进寨路,如同一条黑色的丝带将黄渡村大坪组的21户96人串联起来。
唐元熙深知,这894米道路虽不长,却关乎着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于是,他迅速行动起来,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争取项目之路。
如今,项目有了眉目,从耕地红线划拨出来,目前,正在寻求挂帮单位领导的帮助,向县级有关部门申报项目资金。
“从我驻村第一年,老百姓就跟我反馈这条路的问题,但是因为涉及耕地红线,所以不能硬化。每次群众问我的时候,我都觉得有愧,没有实现他们的夙愿。”唐元熙回忆道。
在得知该区域划拨出耕地红线范围后,唐元熙开心地给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对接申报项目,希望能够早日将这条路硬化。
“打心底开心,终于可以开心地和村民分享喜悦,硬化这条路终于看到了曙光。”唐元熙笑着说。
村民们的心愿,唐元熙都记在心里,力所能及地将他们变为现实。
在得知现有的路灯不能覆盖村民回家路时,唐元熙又忙着积极争取项目:“希望路灯能照亮每个村民回家的路,不再因为黑暗,而存在安全隐患。”
驻村期间,唐元熙把村民的心愿一尺一寸地丈量进工作计划。他用实际行动,从最初的驻村干部,到成为村民手机通讯录里的“自家人”。
“唐书记好啊,为人随和,又帮我们解决问题,是人民的好干部!”黄渡村村民熊国荣说。
不一而足。4年来,带领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一起,收集村民诉求,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入手办实事。每一件事都被他当作“心头事”,和全村党员干部一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兑现,贴近百姓,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抓出成效。
4年来,唐元熙积极主动对接挂帮单位、各级部门,和村两委一起向上争取农田灌溉项目3个,涉及资金140余万元。先后为学校和困难家庭学生争取了价值20余万元的物资,为群众办实事超120件,唐元熙心系村里特殊困难群体,将关怀落到了实处。
驻村4年,1400多个日夜,他的车轮碾过黄渡村崎岖的山路,双脚踏过泥泞的田埂,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
这10余万公里,是无数次走村入户的摸底排查,是往返于县、镇、村之间争取项目资源的奔波,是风雨无阻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的见证。
车子的里程表不断跳动,记录下的不仅是一段段物理距离,更是一位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贴近民心的赤诚。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就是要用心去倾听群众的声音,用行动去解决群众的困难,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而老百姓的笑脸,就是对他驻村工作最大的嘉奖。
在唐元熙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个偏远的山村正在悄然改变,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唐元熙,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贴心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让那一抹“萤火微光”在黄渡村的大山里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我和黄渡村的故事,未完待续!”唐元熙的眼神坚定而纯粹。
记者手记:
截至2024年底,在正安县奋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像唐元熙一样扎根基层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97支297人,其中第一书记97人。
他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基层一线,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春天的故事。他们虽如萤火微光,却汇聚成照亮乡村振兴的璀璨星河,在珍州大地上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正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媛媛 骆乐 王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