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5年“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团抵达贵州省安顺市,对明代军事文化遗产天龙屯堡进行实地探访。该屯堡始建于1381年,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石头建筑群、地戏、服饰等明代风貌,被誉为“明代历史的活化石”。多位外国媒体代表在参观过程中点赞天龙屯堡的文化保护与活态传承,称其模式值得世界借鉴。
2025年“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团在安顺天龙屯堡进行实地探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冰 摄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秘书长钦貌佐(Khin Maung Zaw)对屯堡文化保护给予高度评价:“这里完整保留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看着这些房屋,走在这片土地,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六百年前。”在参观途中,钦貌佐(Khin Maung Zaw)特意在当地集市为女儿选购了一支少数民族银饰发簪,作为此次中国之行的纪念。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秘书长钦貌佐(Khin Maung Zaw)向记者展示在天龙屯堡“淘”到的少数民族银饰发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冰 摄
缅甸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瑞德班(Zwe Thet Paing)对屯堡建筑倍感亲切。他向记者分享,屯堡的石砌民居和巷道布局与他缅甸家乡的传统建筑颇为相似,在安顺天龙屯堡漫步,仿佛回到了他的童年时光。“一回国我就要告诉我的妈妈,贵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值得来千千万万次!”
缅甸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瑞德班(Zwe Thet Paing)与贵州当地妇女合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冰 摄
柬埔寨仙女电视台国际新闻高级编辑提纳·钦(Tyna Chhim)则认为:天龙屯堡为国际游客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为跨文化对话搭建了良好平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借此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交流互鉴。”提纳·钦说。
柬埔寨仙女电视台国际新闻高级编辑提纳·钦(Tyna Chhim)接受媒体采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冰 摄
据悉,天龙屯堡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既有效保护了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本次“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行还将继续深入贵州多地,了解当地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钰 邓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