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贵州刺梨产业链条延伸
2025-09-24 11:46:12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9月18日,位于龙里县工业园区的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瓶瓶刺梨原汁在传送带上飞速流动,工人们连轴转地打包发货,依旧应接不暇。

  打包区堆成小山的纸箱仿佛永远清不完,抖音直播间的订单量又在不断刷新。用销售总监陶鹏的话说“这几天简直是干到‘冒烟’!”此时的他还在接待来自苏州的客商。

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贵州刺梨产业链条延伸

恒力源生产车间

  “你们家的刺梨原液清透泽亮,不容易!”客商在品尝后忍不住赞叹。

  从最初单一的原汁、果脯,到如今覆盖食品、保健品、护肤品等多领域的复合产品矩阵,恒力源正在用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技术突破,完成一场产业链的“跨界升级”。

  刺梨具改善睡眠、抗疲劳、解毒排毒等十大功效。从2023年起,陶鹏开始细分赛道,推出针对睡眠、肠道等不同需求的定向产品。

  “比如今年推出的‘茅玖舒’解酒产品,不仅在配方上反复调试,还在品牌文化和应用场景上不断强化,甚至计划联动港台明星进行内容传播,让‘酒后要舒心,就喝茅玖舒’逐渐深入人心。”陶鹏说。

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贵州刺梨产业链条延伸

茅玖舒产品

  技术是支撑产品多元化的核心。刺梨鲜果易氧化,维生素C活性难保留,恒力源投入2.5亿元引进德国西门子控制系统,建设零下18摄氏度冷库,实现超低温瞬时杀菌,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物质。2016年投产的该条生产线,如今已成为企业走向多元制造的关键保障。目前,恒力源已开发了刺梨原汁、精油、牙膏、果冻等18个类别的刺梨产品。

  贵州贵定敏子食品有限公司则从一家传统刺梨原汁加工厂,逐步拓展出刺梨软糖、刺梨核桃、刺梨红茶等多类产品。公司起步于家庭作坊,早期产品主要进超市,2012年正式建厂并专注刺梨制品开发。

  “市场需求推着我们往前走。”敏子食品行政部负责人杨琼瑶说,比如今年新推出的刺梨红茶,虽还是试推阶段,但已通过经销商小规模试水,反馈良好。

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贵州刺梨产业链条延伸

敏子食品生产的产品

  不同于恒力源走向大健康领域,敏子更专注于食品赛道。刺梨红茶采用了“掏空再烘干”的独特工艺。“从有想法到投产,我们花了近半年时间。”杨琼瑶介绍,这款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掏空再烘干”的特殊工艺,先将刺梨果肉掏空,与茶叶一起烘干,这样既保留了刺梨的营养成分,又避免了苦涩味过重的问题。

  9月份,产品虽在试推阶段,但已通过经销商渠道获得初步市场反馈,口感获得消费者认可。

  “虽然公司也曾为化妆品企业提供刺梨原料,但由于提取工艺复杂、研发成本高,目前仍专注于食品赛道。我们要先把食品这一块做精做透。”杨琼瑶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产品复购率达到80%以上,说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

  而贵州刺梨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就带着使命诞生——解决贵州老百姓刺梨卖果难问题。“品牌成立初期以消化鲜果为主,我们捕捉到刺梨产业的市场空白和消费认知不足的挑战,将之转化为品牌发展机遇。”贵州刺梨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雷说。

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贵州刺梨产业链条延伸

刺梨王生产车间

  刺力王长期与中国农大、江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牵头成立“粤黔协作刺梨健康食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联盟”,并成功申报贵州省刺梨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全省少数专注刺梨产业的专业研发平台。

  “在技术创新方面,刺力王重点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实现了从液态产品向精粉、含片、泡腾片等固态型产品转型。企业采用陶瓷膜过滤系统,既保持了刺梨原液的营养活性,又解决了长期存放产生沉淀的行业难题。”邹雷说,“令人惊喜的是,原本以为刺梨原汁的酸涩口感会劝退消费者,但经过多年培育,反而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市场反馈超出预期。”

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贵州刺梨产业链条延伸

刺梨王食品

  丰富的产品线也反过来推动上游种植端的提质升级。三家企业均通过“企业 基地 农户”模式。“我们要求不施肥、不打农药,全部人工除草。树林和果子老化逐步的基地都被淘汰掉了。”杨琼瑶表示,尽管收购价更高、成本更大,但却能保证原料的有机、绿色和高品质。

  从贵州来,到世界去。不少企业开始对接海外渠道,恒力源、刺力王的产品已出口至马来西亚等地区。从单一原汁到多元产品,从初级加工到高科技赋能,贵州刺梨企业正在打破传统农业的天花板,从区域农产品变成世界消费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