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贵阳市咖啡引种试验现场培训会在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蓬莱仙界・蘑力小镇举行。现场挖坑、施肥……在全体人员的见证下,贵阳种下2025年全省第一棵咖啡树,试种成功后贵阳将逐步推广种植,届时将依托“避暑之都”旅游资源及“咖啡之城”文化底蕴,弥补咖啡产业种植端空白,实现“从种子到豆子再到杯子”的沉浸式体验,推动“咖啡+文旅”融合发展。
当天,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欧珍贵现场授课,为来自乌当、白云、清镇、修文、开阳的技术人员及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负责人共50余人,详解咖啡定植技术要点。“咖啡对气候要求高,适宜生长温度平均在18℃至22℃。贵阳通过设施试种时,棚内湿度需控制在60%至70%,棚内温度不宜过低。”欧珍贵一边讲解理论,一边手持锄头示范:“种植坑要挖50厘米深、50厘米宽,为根系后期生长留足空间。”此次试种共选取瑰夏、蓝山等10个优质品种,为后续筛选适配品种打下基础。
据了解,试种前贵阳已开展多轮考察调研。今年8月,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携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到海南省万宁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考察、学习;9月初,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又赴云南、江苏考察。经调研了解,贵州兴义、望谟、罗甸等热区符合咖啡种植条件,贵阳部分低海拔区域也可通过设施种植,填补农旅融合产业空白。
“当前,贵阳依托海拔优势与产业布局,坚持‘试验先行’,采用多地点、多品种、多方式、多苗龄的试验方法推进工作。”市果树技术推广站站长陈林介绍,目前已在市内5个区(市、县),及市域外协作帮扶县罗甸县(热区)布局咖啡引种试验,打造50亩试验基地并同步开展育苗工作,全方位探索咖啡在不同区域的种植适配性。
按计划,2026年4月底前,试验基地将全面完成种植。到2027年,贵阳将筛选出2至3个适合贵州种植的精品咖啡品种,并总结推广贵州省低海拔、低纬度地区咖啡栽培技术,以及贵阳市咖啡设施栽培技术,为全省咖啡产业发展提供“贵阳经验”。(记者 庭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