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廖科鹏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记者 罗淼):茶香四溢,创意涌动,铜仁市江口县梵净山脚下,一场传统黔茶与现代调饮的精彩碰撞正在上演。11月4日,第四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调饮师职业技能竞赛贵州省预选赛暨2025年贵州新茶饮调饮大赛在铜仁市江口县举行。
在经过前一天的第一道关卡理论考核后,来自贵州省新茶饮科研教学、茶艺服务、茶叶生产销售等领域的30名专业选手齐聚一堂,在黔茶的清香中展开了一场调饮师的巅峰对决。

开赛仪式 摄影 罗淼
与常规技能竞赛不同,本次大赛特别强调创意饮品的开发与呈现。竞赛内容以调饮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三级)要求为基础,融入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鼓励选手在把握“Z世代”消费趋势的同时,深度挖掘贵州特色茶原料的潜力。
大赛设调饮师单人赛项,通过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竞赛全方位考验选手实力。总成绩由理论成绩的20%和技能成绩的80%组成,凸显了实操能力的重要性。

比赛现场 摄影 罗淼
在技能操作环节,选手需要创作3款饮品,其中2款规定饮品为杨枝甘露及手摇泡沫红茶,1款为创意饮品,选手可根据自身创意任意发挥。大赛要求选手以贵州本土生产的绿茶、红茶等特色产品为基底原料,既考验基本功,又挑战创新力。
比赛现场,气氛紧张而有序。选手们手持雪克杯,轻轻摇晃,冰块与茶汤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如同一曲交响乐。有的选手专注地盯着温度计,严格控制泡茶水温;有的巧妙地将本地水果与黔茶结合,创作出口感层次丰富的饮品。

裁判现场评判参赛作品 摄影 罗淼
选手们的操作行云流水,以“黔茶基因”为基底,在保留贵州特色原料茶风味的同时,加入水果、果汁、底料、辅料等,创作出一款款独具创意的饮品。裁判团从茶香保留度、创意融合性、口感层次及美学呈现等维度对选手作品进行综合评判。
猕猴桃的清甜、百香果的馥郁、木姜子油的辛香、刺梨汁的酸爽、薄荷叶的沁凉、折耳根的野趣……这些深植于贵州山水之间的风物,在选手们的巧手与匠心之下,化作一杯杯充满故事的特调茶饮。现场香气缭绕,仿佛每一口,都是一次对贵州风土人情的舌尖漫游。

比赛现场 摄影 罗淼
大赛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获奖选手将获得奖金及荣誉证书。更为吸引人的是,预选赛前6名选手可晋升当前持有证书一级,最高可晋升至二级工/技师。优胜选手还将代表贵州省参加第四届全国调饮师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贵州调饮师的风采。这些奖励机制不仅给予选手物质奖励,更为他们打通了职业发展的通道,体现了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选手向裁判阐述作品概念 摄影 罗淼
“我的参赛作品是以贵州铜仁抹茶为基础,秉持用简单食材贴近自然、制作健康饮品的理念,饮品上层有着清新的抹茶绿,让人联想到充满生机的茶园,鲜牛奶与抹茶层次分明,渐变纹路颜值极高,令人忍不住想品尝一口。”参赛选手郑婉表现出色,获得一等奖,她表示,虽是首次来到江口参赛,但此前就听闻铜仁抹茶十分出名,此次实地体验,抹茶的多样性让她大为震撼,还品尝了抹茶面条、抹茶火锅等特色美食,真切感受到“世界抹茶看中国,中国抹茶看铜仁”所言不虚。
贵州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不仅建成了全国领先的茶园基地,更让“干净黔茶”成为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而新茶饮这一新兴业态,正以其创新产品和多元体验,征服着年轻消费群体,为传统茶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颁奖仪式 摄影 罗淼
2024年,粤黔协作珠海·遵义共同启动“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战略,成立“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打造“新茶饮珠遵造”金名片。今年4月,国内首部新茶饮原料团体标准《贵州新茶饮原料茶 精制绿茶》发布,推动了产业从“经验驱动”向“标准引领”转型。
“大赛创意饮品环节以‘多彩贵州’为主题,旨在希望选手们通过调饮的方式,结合贵州特有的刺梨等原料,推介山水环绕的景色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丰富多彩的贵州。”大赛裁判长,国家级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裁判员,中国健康调饮协会常务副会长尹成虎表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