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盘兴高铁:钢铁长龙穿越喀斯特奇山秀水
2025-11-25 16:33: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记者 周娴):2025年11月28日,盘州至兴义高速铁路(以下简称“盘兴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铁路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的又一项工程传奇。作为贵州省“市市通高铁”的收官之作,盘兴高铁全长99公里,桥隧比近91%,是目前贵州高铁中桥隧比最高的线路。

盘兴高铁-清水河铁路大桥 摄影 张贵忠

  自2020年7月全面开工以来,盘兴高铁架设了46座桥梁、38座隧道,攻克了线路达30‰的最大坡度,实现毫米级精度的铺轨。30‰,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是国内高铁建设的“天花板坡度”,意味着列车每前进一千米,就要爬升或下降30米。

  地表峰丛如涛、地下溶洞密布。盘兴高铁沿线途经喀斯特地貌发育区,面临岩溶、危岩落石、高陡边坡等一系列工程设计难题,该区域线路需绕开5处风景名胜区、2处自然保护区、2处森林公园、2处地质公园及16处水源保护区。勘察发现线路上分布600余处溶洞,平均每公里6个,施工中还遭遇采空区、瓦斯、滑坡等地质问题。

  “盘兴高铁修建于贵州西南山区‘地质博物馆’当中,要想让这样的‘钢铁巨龙’穿行在奇山秀水之间,难度特别大。”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蒋国云说。

兴义南站 摄影 张贵忠

  “针对岩溶隧道施工,我们在线路纵断面设计上突破常规,采用‘V’型+‘人’字的纵坡形式,在最低点利用隧道横洞排水,有效解决了岩溶隧道排水的问题。针对深路堑、高边坡、软土等特殊地质难题,我们综合运用抗滑桩、旋喷桩、挡墙等多种工程处治技术,确保了路基稳定与安全。”蒋国云表示,这套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组合拳”,既保障了盘兴高铁的平稳运行,更为山区高铁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贵州经验”。

  妥乐隧道穿越区段堪称“地质迷宫”,煤瓦斯、膨胀岩、岩溶、玄武岩球形风化等不良地质层出不穷;全长11203米的保田隧道是极度复杂的岩溶地质,该隧道施工中遇到67个空腔溶洞,其中可溶岩段长达9693米,占隧道全长的86.5%,这意味着隧道大部分区域都分布着不规则的溶洞、暗河、溶槽,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风险极高。

保田站 摄影 张贵忠

  在这场与喀斯特地貌的较量中,盘兴高铁的建设者们不仅建成了一条铁路,更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在I级风险妥乐隧道稳妥应对各种不良地质;在南昆铁路、威红铁路底下分别修建兴丰村二号隧道和保田隧道;在海子河1号特大桥施工中,通过给梁体“称重”、提前试转等方式;在既有威红铁路有限空闲时间内进行了桥梁精准转体。

万峰林风光 供图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

  “我们研发JQSD900架桥机等智能装备,有效破解了30‰的‘贵州铁路第一坡’难题。我们创新采用最优的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科研试用于盘兴高铁,为国家后续重大铁路工程技术储备作出了积极贡献。”蒋国云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钢铁巨龙”穿金戴银是盘兴高铁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分析环境影响、优化选线方案,盘兴高铁成功绕避了马岭河大峡谷、妥乐古银杏等风景名胜区;通过科学复垦,利用大型机械对高低不平的渣土进行分层整平,覆土后形成连片梯田,成为了“绿色基建”的典范;将铁路工程弃渣转化为耕地资源,通过种植烟叶、南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妥乐古银杏景区景色 摄影 杨展凌

  盘兴高铁不仅是打通区域交通脉络的“钢铁轨道”,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凝聚民族团结的“暖心纽带”。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黄强表示,盘兴高铁不仅是交通线,更是经济线、生态线、幸福线。高铁一通,贵阳至兴义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黔西南州298万人民迈进高铁时代的梦想成为现实。高铁串联起万峰林、马岭河峡谷等优质旅游资源,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加速形成“快旅慢游”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