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味啊!”在广东省珠海市,刘女士喝着面前金黄锃亮的竹笋排骨汤,赞不绝口。
朋友盛上一碗也笑着说:“是啊是啊。”
2021年的中秋佳节,珠海市民刘女士通过珠海市菜篮子公司微信公众号,预订了一组桐梓方竹笋煲汤尝鲜招待客人。
煲好竹笋排骨汤的水汽氤氲,越过时空,飘向1250公里外的遵义市桐梓县。
破土而生 来自海拔1300米的山林美味
遵义市桐梓县马鬃苗族乡出水村,葱茏的竹林里,曾令霞正在给地里刚种下去的方竹施肥,待到金秋九月,新生的方竹笋就会破土而出。
工人正在地里挖穴。图由受访者曾令霞提供
“种第一批方竹的时候,我买了十几台机器,每天和几十个工人一起挖穴、埋竹苗,一想到几年后的大片竹林,地里头就热闹得很。”
2017年起,以曾令霞为代表的一批种植户在政府的号召下种起了方竹笋,如今,已经生长起了大片葱茏的竹林。
方竹笋是桐梓的一张名片。品质纯净、肉厚鲜美、营养丰富的方竹笋有着“竹笋之冠”的美名,位于黔北之地的桐梓有着高海拔、气温凉、高湿度的地理气候,成了全国仅有的几个方竹笋产地之一。
桐梓方竹。桐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方竹笋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通过人工造竹、原有竹林的改造,这里的方竹面积突破了100万亩,采笋面积达到了40万余亩,形成了“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格局。
经过几年的种植与管护,曾令霞的方竹笋种植面积达到了约2000亩,方竹笋正处在生长期。“方竹笋每年1月种下去,9月冒出头,国庆前后就能全部收完,收成的鲜笋会由县里的产投公司统一收购,销路不用愁后我们种起来也安心多了。”
打包好的桐梓方竹。桐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前些年,桐梓方竹笋主要以鲜笋和初级加工的干笋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提升方竹产品的效益,桐梓开始做起了精深加工的文章。如今,全县已建设水煮、速冻、烘干、即食等加工生产线12条,研发了无硫笋干、即食笋、速冻鲜笋等10余款新产品,销往北京、广东、重庆、浙江等地。
穿山越岭 小竹笋“奔赴”大湾区
广东有句老话叫“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广东人认为煲汤能最大程度烹饪出食材的精华,像桐梓方竹笋这样的山货在广东就“自带流量”。
“珠海菜篮子公司第一批采购的5吨桐梓方竹笋约在9月17日或18日运抵珠海,想尝鲜的市民可通过指定超市、微信公众号直播间和拨打热线电话提前预定哦。”
去年9月,随着“农控菜篮”公众号的预订宣传,方竹笋从桐梓的大山奔赴珠海。文章还为珠海市民推荐了方竹笋煲鸭肉、鸡肉方竹笋汤等菜单,让这一乌蒙美食摆上了“粤味”的餐桌。
珠海首档乡村振兴主题融媒体节目《山海乡味》直播画面。(图片来自“农控菜篮”公众号)
该公众号的主体——珠海市菜篮子投资有限公司是珠海市结对遵义农产品销售的指定单位,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的调整安排中,“十四五”期间,珠海市横琴新区对口协助遵义市桐梓县。
带着珠海市场的需求,菜篮子公司先后4次深入桐梓大山深处实地考察,天然纯净、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方竹笋碰上粤式烹饪法,正是他们所寻觅的最佳搭配。
“我们的笋是按原生态的标准打造的,纤维素含量高、利于排毒降脂,用在粤菜里煲汤简直太合适不过啦。”曾令霞的方竹笋还处于生长期,去年他只收成了2000多斤,和珠海合作后种植户的销路保障更强了,他对于自己的丰产充满了期待。
处理好的桐梓方竹笋。桐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负责桐梓县产投工作的贵州娄山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接触珠海的连锁生鲜超市,届时方竹笋在国庆前后或许就能上架珠海的生鲜超市,以更崭新的面貌与珠海市民相见。
2021年9月23日,“新华·桐梓方竹笋价格指数”项目正式启动,是桐梓县打造“中国竹笋交易中心”迈出的关键一步。而同一时间,桐货的“出山入珠”也为桐梓方竹笋刷新了崭新的名片,跨越山海的奔赴开始结下丰硕的果实。
好材煲好汤 粤黔携手烹好鲜
从2021年6月,桐梓县第一批特色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到同年9月十余款农特产品亮相珠海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方竹笋、牛肉干、豆腐干、土鸡、蜂蜜、面条、老高山无盐酸菜……越来越多的“桐货”走出大山,走向珠海千家万户的餐桌。
“粤黔情深 桐货出山”发车仪式。毕文君 摄
遵义、珠海两地认真研究市场,全力沟通对接,积极推动桐梓农副产品走进粤港澳大市场。而这,也正是近年来粤黔进行东西部协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缩影。
“黔货出山 风行天下”娄山关方竹笋入粤车队。娄勤丽 摄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提出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
粤黔两省加强会商研究,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及今后5年协作内容。广东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指导文件,并在省级层面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对接、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出台了21个文件,为深化东西部协作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一边是广东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巨大消费需求,另一边是黔贵山区的优质特色产品,一锅名为“共赢”的美味揭开了盖子。
黔西南州“黔货出山”惠州体验馆。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供图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各协作市开设190个贵州农特产品“消费帮扶馆”,组织贵州15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东西部协作茶文化节等大型展会,组织98场消费专场等,全力助推“黔货出山”,广东市场累计销售贵州农特产品174.14亿元。
毕节的羊肚菌、红托竹荪,黔东南的八月笋,黔南的佛手瓜、绿壳鸡蛋,黔西南的天麻……越来越多贵州山鲜的加入,让这碗粤黔合煲的汤更鲜更“好味”。这一碗汤,不仅浓缩了食材本身的鲜美,还凝结了粤黔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山海相连,粤黔情深。粤黔两地开启了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新征程,将继续推动“黔货出山”走进粤港澳大市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谱写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篇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圣耘 彭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