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税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贵阳综保区不断深化对综保区政策、定位的研究,找准综保区功能和优势,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新跨越,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狠抓招商引资
9月18日,走进贵阳综保区,总投资约13.45亿元的贵阳综保·集隽光电显示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地面及地下工程已完工,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该项目于今年4月开工,预计2024年7月投入生产,达产后年进出口额约14.3亿美元,将为贵阳综保区光电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我们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助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全力将综保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先行区,为实现‘强省会’目标作出综保贡献。”贵阳综保区党工委书记姚飞扬说。
产业招商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2023年是贵州省“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贵阳综保区把产业大招商作为头号任务,优化招商方式,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截至目前,贵阳综保区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24次,考察100余家企业,重点洽谈了启橙供应链、深圳中兆、上海汉昕、上海世领、上海生物等项目。派出小分队赴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江苏等地招商近60次,落地项目43个,在谈项目近50个。
筑巢引凤,以标房招商,贵阳综保区上半年新开工标准厂房90.25万平方米、建成35.08万平方米,围绕标准厂房边建设、边招商,签约冷链物流分拣中心等8个项目。
向金融借力,助力项目落地签约。贵阳综保区依托基金招商,与新加坡天宝富、瑞树投资、东方电子、中云基金、展金投资等开展合作,实现互推项目17个。
擦亮开放名片
贵阳综保区拥有四张国家级开放“名片”: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
围绕这四张国家级“名片”,贵阳综保区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今年1至6月,我们公司累计完成保税加工产值1.25亿元。”在“贵阳综保区富之源年产100万吨粮食保税加工”项目基地,贵州富之源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童江说。谈及发展前景,童江信心十足:“我们争取在5年内再增加一条生产线,实现产能150万吨,带动贵阳综保区进境粮食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这是贵阳综保区进一步擦亮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名片”的鲜活一例。
加快推动中国(贵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Supply in Guizhou独立站等平台建设,为全省货物贸易企业提供集报关、物流、仓储、结汇、退税、保险、金融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外贸整体解决方案;EWE菜鸟西南中心仓建设和鲸飞“拼多多国际”西南仓配中心快速落地……这是贵阳综保区深挖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潜力的生动实践。
围绕监管难点、企业痛点、发展增长点推进政策及制度创新,起草“一方案两清单”,这是贵阳综保区依托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展的改革之举。
贵阳综保区商务局副局长黄冠表示,贵阳综保区将千方百计拓展进口贸易增长点。加强与磷化、中伟、利豪等企业合作,促进新能源电池回收、重要矿产品贸易等战略性资源进口;加强与国机、中外运、首杨等企业合作,力争在肉类、水果等产品进口、深加工、内外贸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围绕高水平“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推进进口贸易改革创新。
发挥平台优势
贵阳综保区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了新成绩。
产业集聚成效初显——
重点产业持续发力。光电产业园落地开工,达成合作意向签约企业5家,新签约医疗医美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总投资43.2亿元。
业态创新取得突破。自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以来,新引进3家企业获批商务部备案,于2023年5月完成二手车出口“第一单”,贵州省二手车出口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订单合同800余台,交付完成超百台业务订单,预计全年实现出口600台以上。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物流枢纽节点能力不断强化。今年1至8月,贵阳国际陆港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23列,2530标箱(含中亚班列1列,110标箱),同比增长35.4%;国际陆港完成到发货物29610标箱,完成全年目标26000标箱的114%。
开放环境不断提升——
建立代偿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扩大试点,支持省文投申报成立QFLP试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成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探索成立区级融资担保公司,多种方式丰富综保区金融服务体系。
政务服务大力提升。聚焦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围绕外贸、外资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开展“园区事园区办”,出台了《贵阳综保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工作方案》。与贵阳海关数据分中心联合开发电子口岸IC卡“线上办理”新业务模式,简化外贸企业手续办理流程,截至目前,已通过该渠道办理业务504件,其中贵阳272件,地州市232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