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村晚”现场。罗星汉 摄
7月27日晚,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村晚”的3000个观众席位又被一抢而光。这样的“火爆”场景于7月11日“2025桐梓村晚夏季联欢”启动以来天天上演……
仅有2.4万本地居民,却引进12万“候鸟”游客。请看偏远的九坝镇是如何围绕避暑旅游,将“凉”气候变成“热”经济,实现年旅游产业综合收入20多亿元,人均涉旅收入约1.5万元。
俯瞰桐梓县九坝镇。李正国 摄
机遇与挑战
一场“热浪”“冲出”避暑经济引发的思考
2006年,在崇遵高速公路开通后的第一个夏天,重庆、四川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高温,两地人纷纷“出逃”。
地处“川黔咽喉”“黔渝锁匙”的桐梓县九坝镇,距离重庆市区仅1.5个小时车程,每立方米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9万个,夏日平均气温23摄氏度,自然成了成渝广大避暑游客的首选。
旅居游客在桐梓县九坝镇吃长桌宴。史开心 摄
各村群众纷纷腾房清屋,做起了短暂的“避暑”出租生意,部分民宿业主还前往成渝车站拉横幅揽客;12家投资商也从重庆移师九坝镇搞房地产开发。由于当时基础条件差,租房避暑客洗浴靠提着水桶浇、吃饭与村民搭伙、乡镇医疗卫生跟不上、精神空虚等一系列问题也随着热浪“冲出”。九坝镇党委书记赵德富说:“当时地产商建出来的房子根本卖不出去,十万川渝游客沿公路搭帐篷连营十里,主客矛盾纠纷不断。一场‘热浪’‘冲出’了避暑经济机遇,但同时‘冲出’了一系列民生难题”。
桐梓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解决医疗康养、深化村民自治、推进“乡愁”建设等方面入手,让避暑经济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
三省市联手解难题
“候鸟”游客问题看似单一,但方方面面都牵涉到黔、川、渝多方联动才能解决。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带动黔北地区发展。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贵州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合作……
一场“及时雨”,为黔、川、渝三省市联手解决避暑经济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医疗服务提升,解决了“候鸟”游客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 九坝镇提供
为解决“候鸟”游客担心的医疗问题。2023年,川渝滇黔边界区域医疗联盟在四川泸州正式成立,跨省联动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基层启动。桐梓县卫生健康局与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南川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暨对口帮扶单位珠海市人民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先后开展远程在线医疗合作,九坝镇“候鸟”游客和当地群众共同享受到了跨省各大医院远程AI体检诊疗,九坝镇诊疗能力突然跃升至“三甲”水平;重庆市主动打破区域藩篱,积极推进跨省市医保卡“一卡通”,解决了重庆“候鸟”游客在桐梓县异地就医的难题;桐梓县将川渝“候鸟”游客慢性重大疾病纳入全县卫生系统检测试行管理,县医院在九坝镇多个“候鸟”集中区设置分院,派出数十个专家驻点开展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候鸟”游客医疗保障后顾之忧。
为旅居游客打造养身课堂。 九坝镇提供
为推进三省市旅游资源互联互通。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文化旅游部门成立了“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把川渝黔“西三角”建设成中国重要文化旅游窗口,推进“候鸟”游客一体化管理;桐梓县抓住融入成渝城市经济圈暨乡村振兴等政策性机遇,整合各种资源重点改善九坝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旅游干线公路500多公里、乡村公路3700多公里,让九坝镇的部分公共设施还高于县城建设水平;同时贵州还与重庆、四川等8省商务部门签订了《生活必需品市场联保联供合作协议》,保证了九坝“候鸟”物资所需;为满足九坝镇来自全国各地12万“候鸟”旅游需求,九坝镇每年还组织100多个“候鸟”旅游团前往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重庆的洪崖洞、成都的都江堰等景区景点旅游,让黔川渝共同享受到“候鸟”经济带来的福利……
打造“村”字号品牌
“候鸟”变成“筑巢鸟”
为了让“候鸟”游客吃得放心,九坝镇动员千百个“候鸟”民宿旅馆开展“村康”乐养服务。各社区分别以聚居区“候鸟”游客为单位,纷纷开设社区食堂。山堡村杨家大院民宿负责人杨国旗根据川渝游客的饮食特点,每月花3万元从重庆大渡河渡口请来2个特级厨师和2个帮厨办起了社区食堂,食堂坚持每天7菜1汤,确保每周菜品不重样,每人每月食宿全包最低收费2400元,最高也就多加100元。当前杨家大院的76个床位全部住满,甚至连明年的部分床位已被旅客预订。九坝镇十里云湖社区食堂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食谱按照大学专家指导的“中医菜”“中医粮”等“药食同源”配制。社区大健康负责人梦劼说:“对不参与食堂就餐的区域‘候鸟’游客,中心则派出健康管家上门服务,做到‘村康’‘乐养’一户不差、一人不漏,‘村康’抓住了‘候鸟’的胃,这个项目前途无量。”
农家的生态美食,卫生厨房,旅居游客们吃得健康、放心。九坝镇杨家大院提供
为了让“候鸟”玩得开心,桐梓县打造以“村晚”为主的系列“村”字号品牌,推进村民自治。九坝镇为每个“候鸟”社区都搭建了“村晚”舞台,数百个“候鸟”社区的川渝游客纷纷推选“候鸟”负责人开展村民自治,组织培训社区团队参加“村晚”比赛,近千支社区文艺队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每年仅九坝镇就举办“村晚”活动300余场,上演节目3600多个,参演人数2.66万人次,现场观看人数超70万人次,互联网传播量超5000万次。自2023年桐梓与重庆万盛、开州,四川都江堰成功联合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重庆艺术团、百度艺术团、贵州民族大学国际留学生艺术交流团、珠海演艺集团等高水平演艺队伍相继涌进九坝镇参加“村晚”同台竞技。来自四川内江市的“候鸟”艾琳自己花了5万多元到大学学习川剧“变脸”,学成归来指导团队,通过艰难的初赛、半决赛和决赛,她的团队一举拿下了2024九坝镇“村晚”年度决赛第一名。获奖时她拉着奖品(一只活羊)、抱着当地小马酒(一坛10斤)、山堡村天马葡萄(一袋)激动地说:“太难了,名为九坝‘村晚’,实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大比拼,很多节目水平不亚于‘春晚’”。
虽然奖品只是一头猪、一只羊、几只鸡鸭甚至是香肠、腊肉、猪脚不等,但九坝“村晚”热度有增无减,每日一场“村晚”让12万“候鸟”游客在九坝找到了乡愁。
旅居游客与当地村民一起观看“村晚”节目。史开心 摄
旅居游客排练节目,登上“村晚”舞台演出。谢予谦 摄
当各地房价疲软下挫时,九坝镇房产开发却逆流而上。十里云湖楼盘由过去卖不动变成畅销,开盘1000套住房很快售出800多套,每平方米售价6000多元,比桐梓县城价均还高出2000多元;林达小镇房产还特意划出40亩共享农园,开展开盘送菜地,首批158套住房开盘日就售出58套,如今已有1.3万户“候鸟”游客在九坝购房置业,“候鸟”变成“筑巢鸟”。
每年9月过后,大批“候鸟”“回巢”川渝。这些“候鸟”避暑时不仅拉动了桐梓消费,回去后更是生态贵州推介的“主力军”。重庆永液机械厂退休干部周凯龙说:“这帮宣传员太给力了,现今无论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地铁公交,无处不在谈论九坝避暑的生态菜、生态鸡等话题,部分重庆居民甚至产生了夏季不到桐梓避暑,都算落伍了的共识”。
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山堡社区生态度假区一景。史开心 摄
围绕川渝餐桌,桐梓县积极打造重庆“农产品保供基地”,引进聚信合、华绿、菜壳农业等近30家成渝农业主体入桐发展,同时与重庆双福市场、重庆永辉超市等企业协作,发展订单农业,把桐梓县的方竹笋、花椒等生态农产品推向重庆市场。九坝镇宣传委员金伟说:“我们‘候鸟’餐桌经济‘两头做’,去年成渝市场共销售桐梓县农特产约2.5万吨,实现销售额5亿多元,现在桐梓方竹笋价格已由3年前的2.5元/市斤增加到5元/市斤,其它农特产售价大多涨了一倍,因为这些游客吃惯了贵州的生态食材。”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九坝镇层层“抽丝剥茧”解难题,让避暑经济成为融入成渝城市经济圈的“排头兵”。(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治宽 谢予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