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工业“挑大梁” 谱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11-14 17:35: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展凌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记者 罗淼 实习生 舒兰):1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敖鸿介绍,“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工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坚持“富矿精开”,大力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精准选择主导产业,逐一编制、滚动实施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持续推动开发区改革,创造性谱写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null

发布会现场 摄影 舒兰

  “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持续传导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坚定意志和鲜明导向。2020年到2024年,工业对贵州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从17.1%提升至36.7%,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17.9%提升至34.2%,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从34.6%提升至48.7%,工业真正挑起了贵州省经济增长的“大梁”。

  贵州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化工业体系,统筹推动“六大产业基地”与各地主导产业之间的错位竞争、协同协作,“六大产业基地”总产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82.2%,各产业链条加速延伸,形成一系列战略性突破;磷、煤、氟化工实现耦合循环一体化发展,产业链竞争优势更加突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迅猛,“电动贵州”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从“矿石—材料—电池—整车”的全产业链生态;数字制造、数智赋能、算力等产业融合贯通,贵州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贵州日益完善酱香型白酒产业体系,展现出稳健发展韧性;煤炭产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水火互济、多能互补”优势巩固;稳步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一批企业和产品进入中国商飞等高端产业链;不断深入煤炭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工业增长动能方面,贵州省市县三级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建设“5+3”工作机制,处处呈现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火热场景,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12%,有效推动投资方向由基础设施为主向产业投资为主转变、投资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同时,贵州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进展喜人,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58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户。贵州钢绳集团自主研发生产了世界最大直径钢丝绳、航天及桥梁用钢丝绳等产品,实现了我国钢丝绳行业和贵州修订国际标准零的突破。贵州磷化集团建成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湿法磷酸净化、磷伴生氟硅资源提取利用等技术世界领先。长征火箭、神舟飞船、C919等“国之重器”都有贵州制造贡献。

  为让工业发展底盘支撑更加牢固,贵州还加快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省委主要领导领衔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出台“30条”改革措施;优化完善开发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选认定45个“重点开发区”进行重点培育支持,推进创新驱动、智改数转、绿色发展等8个方面单项示范建设。开发区成为贵州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主战场主阵地,全省90%以上大中型制造、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入园集群发展,开发区规上制造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达92%,落地工业项目占全省比重超过80%。

  “十四五”期间,贵州工业规划主要目标可如期完成,新型工业化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工业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展望“十五五”,贵州将持续昂扬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坚定意志,持续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以“含新量”“含绿量”提升工业增长“含金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