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2025-07-31 14:30:41来源:人民网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5年来,一群来自广州海珠的“点灯人”,跨越千里,奔赴黔山,在朵云学校的天空下,为漂泊的“云朵”点亮前行的灯盏。

  正如王国维所喻“三重境界”:一曰“立”,山海携手,为每一个“山里娃”托起成长之基;二曰“守”,深耕细作,以资源与关怀浇灌每一片渴望舒展的“云朵”;三曰“得”,静待花开,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绽放光芒。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叮铃铃……”7月4日15时40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瓮安县朵云学校的孩子们迎来本学期最后一次“大课间”。湛蓝天幕下,崭新的跑道承载着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蓝白相间的现代化教学楼静静矗立,“云云得意 朵朵生辉”的宣言在阳光下闪耀。抬头处,姿态万千的流云,正如这群曾散落山村的“山里娃”——如今,他们汇聚于此,不再是漂泊的“云朵”。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朵云学校的孩子们与支教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牟泗亭摄

  这是广州市海珠区与黔南州瓮安县山海协作的硕果:从2020年建校时平均成绩40.48分的起点,到如今跃升至70多分;从全县垫底到勇夺2024年黔南州乡镇初中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五年间,从雾中寻光到步履坚定,朵云学校始终践行初心——“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来自广州市海珠区的支教老师黄建华在离开之际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礼物和一封书信。牟泗亭摄

  立:山海携手,托起“漂泊云”

  崭新的教学楼、偌大的报告厅、一流的设施设备、绿草如茵的足球场……2020年9月,总投资9960万元、其中广州市海珠区投资4500万元共建的瓮安县朵云学校(广州海珠学校)正式启用。

  它是瓮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山红社区的“家门口”学校,汇聚了从瓮安偏远村寨搬迁而来的1200多名中小学生。回忆过去,孩子们依稀记得求学之路崎岖漫长:以前只能在山坡上踢足球,过去上村小学要走1个多小时路程,学校也没有图书阅览室……随着朵云学校的落成,在县城就地上学成为这些孩子们拥抱新生活的幸福起点。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广州市海珠区参与共建的朵云学校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功能丰富的文体场馆,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高速路”。牟泗亭摄

  “建校之初,学校的图书资源人均不足3册,5年来,通过海珠区的倾力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公益帮扶,每个班都建了一个图书角,并参照广州市中小学阅览室标准建设朵云智慧图书室。”校长秦昌贵说,这所学校不仅解决了“有学上”的物理空间难题,更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功能丰富的文体场馆,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高速路”。

  然而,地理上的“天涯路”易平,教育的鸿沟却难以跨越。学校迎来的生源中,42.56%的学生是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位,成为横亘在学校面前更为巨大的无形之山。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来自广州市海珠区的支教老师金娜在教学中动态分层赋能,尊重学生差异。牟泗亭摄

  建校后的首次摸底考,学生平均成绩仅40.48分,全县垫底!崭新的校舍里,跑动着的是对课堂纪律懵懂、学习动力匮乏的身影。站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秦昌贵内心焦灼:“硬件‘立’起来了,却像‘空架子’。学风的根,如何扎下?”

  面对孩子们学习习惯与发展需求双重滞后的现状,支教老师和本地老师纷纷放弃休息时间频繁家访,试图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学校创新性地将“营养早餐”改为“营养午餐”,不仅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也让老师有更多时间陪伴辅导学生。

  然而,辛苦一周在校培养的行为习惯,周末回家过后就荡然无存。“5+2=0”——秦昌贵这样概括当时的困境,老师们也常常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但,他们从不言弃。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年轻教师李青在金娜老师手把手、心贴心的引领下,已在省级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牟泗亭摄

  守:精准润泽,唤醒“沉默云”

  面对“学校独撑、家庭缺位”的教育断层现状,首批来到朵云学校的支教老师蓝广德坚信,教育帮扶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与习惯的重塑——每一朵云都有独特的姿态。于是,“云云得意 朵朵生辉”的理念在探索中萌生。

  “精心设计的问题,换来的是一片沉默。孩子们像一朵朵蜷缩未展的‘云’。”第三批支教老师金娜对第一堂课记忆犹新。她的“海珠教案”遭遇“水土不服”,家访所见也是以老人居多,对于教育孩子有心无力。她深知,孩子们需要的是穿越迷雾的“灯塔”——引导和陪伴。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朵云学校的教研活动从零星火花走向体系化深耕。牟泗亭摄

  如何唤醒“沉默云”,打破“5 + 2=0”的低效循环?

  动态分层赋能,尊重学生差异——这是破局的关键。金娜摒弃“一刀切”,依据学情将所带的五年级(2)班学生分成飞翔、奋进、加油3个组,核心是认同“每朵云都有不同的上升气流”。并建立3个分级家长群,实施“精准沟通”:对学困生家庭注重鼓励多报喜;对中等生家庭注重要求与激励;对优等生家庭则注重引导提升。

  “宝贝,今天的进步老师都看到了。”一年间,金娜精心录制82次个性化听写音频发送到家长群,悄然改变着家庭教育氛围。她所带的班级语文平均分实现23.76分的跃升,作业完成率从40%飙升至85%,课堂发言率从30%提升至60%。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朵云学校是瓮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山红社区的“家门口”学校。牟泗亭摄

  学校发起的“朵云少年阅读计划”,唤醒了孩子们对文字的热爱与表达的自信。“云端共读计划”得到300多个家庭积极响应,亲子阅读打卡让山间的夜晚多了温馨的灯光。“云端家长会”参与率从初期的不足30%提升至85%,成为家校沟通的核心桥梁。兴趣班也成为孩子们舒展个性的舞台,坚持绘画的学生宋棋,笔下的山水成了她梦想去看的风景。

  孩子们眼中曾经的怯懦和茫然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破云而出的自信光芒……这背后,是先进教育理念深度本土化的艰辛探索。首批支教力量带来的“云云得意 朵朵生辉”理念雏形,在一批批支教团队与本地老师的共同实践、碰撞、磨合中,被不断丰富、深化、具象化。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兴趣班也成为孩子们舒展个性的沃土。牟泗亭摄

  得:内生蝶变,舒展“自信云”

  7月4日,朵云学校五年级(2)班的空气中凝滞着化不开的离愁,金娜迎来了支教的“最后一课”。没有知识点,只有珍藏的记忆与殷切嘱托。她展示着朵云学校清晨的蓝天照片:“这是朵云的蓝天,也是你们的蓝天。”台下,孩子们已泣不成声。一封封语言稚嫩却情感真挚的信塞满她的手心:“您就像一盏灯,照亮我的路……”

  这场温情告别,与一年前面临的“沉默课堂”和“5+2=0”的无力感,形成了动人对比。离别的泪光,是不舍,更是蜕变后的深情回响。七年级的彭兴哲说:“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学,学不懂就慢慢来!”八年级的税荣萱目标清晰:“以后我要成为语文老师,像我的老师一样!”家长们也惊喜地发现,孩子带回的不仅是进步的成绩单,更有自律的习惯和感恩的心。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兴趣班成为孩子们舒展个性的沃土。牟泗亭摄

  支教背影终将远去,但先进教育理念已在朵云学校的土壤里扎根,正孕育着“得”的果实。

  “不仅要教好学生,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老师队伍。”这是支教老师共同的心声。副校长陶灵顺说,支教团队以师徒结对的方式一对一传授经验,带动本地老师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学科建设,手把手地帮助本地老师提升教学素养和能力。

  “老师们要走了,真的不舍。”作为本地老师精彩蝶变的代表,李青含泪说,在金娜老师手把手、心贴心地引领下,她已在省级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在这里,教研活动从零星火花走向体系化深耕,“云云得意 朵朵生辉”理念已内化为课堂里精准的分层、作业本上温暖的批注,成为本地老师自觉践行的“守云”之道。

  临别之际,金娜赠予秦昌贵校长一份厚礼——《朵云学校三年发展纲要(2026—2028)》,擘画了“研云·筑云·拓云”的清晰路径,融合了海珠理念与朵云学情,锚定“省级东西部协作优质学校”蓝图。秦昌贵满怀信心地说:“如今的朵云学校是瓮安县德育示范基地、黔南州乡镇学校标准化建设标杆。”

山海“点灯人”:托举每朵云找到自己的上升气流

一封封语言稚嫩却情感真挚的信。牟泗亭摄

  “金娜们”离开了,但广州市海珠区的教育援黔步履不停。优秀老师的接力支教已成传统,瓮安选派的骨干老师赴穗学习步入常态。这源源不断的人才流与智慧碰撞,确保了先进理念与本土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朵云学校注入不竭的“云动力”。

  这些沉甸甸的“得”,终将化为托举“云朵”的气流:支教团队用心血浇灌出孩子的蜕变,本地老师在历练成长中反哺课堂,学校在理念升华中迎来跨越。

  蓝天之下,流云舒展,曾散落山间的“云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上升气流,正积蓄力量,自信翱翔。(牟泗亭、 陈辉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