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黔南果香引客来 枝头丰盈日子甜
2025-08-18 11:39:10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晶莹剔透的三都水晶葡萄、红艳饱满的罗甸火龙果、金黄诱人的贵定黄桃、营养丰富的龙里刺梨……夏末秋初,馥郁的果香弥漫黔南州,这些优质的特色水果,正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作为“中国水晶葡萄之乡”,三都水族自治县在每年夏季水晶葡萄上市时,同步推出跳月、山歌对唱及葡萄趣味赛事等民俗主题活动,吸引大批游客游玩体验。随着冷链物流升级,水晶葡萄已进驻省内北京华联、首杨水果等商超和专卖店。从6月开始,水晶葡萄就铺满首杨水果340余家门店应季货架,目前销量逾5万公斤。

普安镇葡萄长廊山地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何广摄

  在享有“中国火龙果之乡”美誉的罗甸县,果园里形似灯笼的红心火龙果挂在肉质茎上。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优良生态,罗甸红心火龙果以其高甜度、多汁、色泽鲜艳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截至8月初,罗甸火龙果已上市销售6016吨,实现销售额0.53亿元,主要销往贵阳,以及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

  在贵定县德新镇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4000多亩黄桃果香四溢,金黄的果实饱满诱人。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支持下,当地已建成6个2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基地。今年预计黄桃产量可达100万公斤,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黄金果”。

  在独山县影山镇黄桥村,西瓜采收期从6月开始,持续到11月。“今年的西瓜长势好,甜度高、口感脆,还没完全成熟就有不少批发商来预订了。”西瓜基地负责人李方方介绍,西瓜年产量预计达25万公斤,销往省内各地和广西,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

  有了好果子,更要做好产业文章。荔波县甲良镇的蓝莓基地,一部分蓝莓通过冷链运输,以鲜果形式销往各地水果市场和商超;另一部分则会被加工成果干、果酒等产品,有效提升附加值。

贵定县德新镇黄桃丰收。(贵定县德新镇供图)

  目前,龙里县刺梨鲜果平均年产量为1.2万吨,刺梨汁、刺梨果脯等各类刺梨产品年产能达5.3万吨以上,每年带动地方旅游500万余人次,年综合产值5亿元。眼下,黔南州正积极招商,对接汇源果汁、汤臣倍健等优强企业,拓宽刺梨精深加工渠道。同时,争取上级资金,大力支持新品研发和刺梨果渣综合利用研究。

  一串串葡萄、一颗颗火龙果、一树树黄桃、一丛丛刺梨,累累硕果见证着黔南州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和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产业的成效。

  2025年,黔南州果园面积稳定在143万亩,预计全年投产果园面积120万亩、产量140万吨、产值100亿元。

  销售方面,黔南以广州、重庆、北京等城市为重点和潜在目标市场,指导企业、合作社建立果品外销平台,努力将黔南打造成直通成渝、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水果直供基地,加快黔南水果“南果北进”计划,外销水果占比力争达30%以上。同时抓好线上销售,充分利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销售平台,力争实现线上销售占总量的40%。

  接下来,黔南州将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果园提质增效、完善基础设施、培强经营主体、产销有效衔接等重点任务,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甜蜜事业一

  三都葡萄园:农旅融合,每年引客10万人次

  近日,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部赛马城星光璀璨,马蹄声踏碎夜色。贵州村马夜跑拉开了2025“贵州村马”·葡萄旅游文化系列活动的帷幕。

  在“村马”赛事现场,伴随着马蹄声与欢呼声,水晶葡萄大胃王挑战赛、民俗套圈游戏与农特产品市集同步举行——这场融合了葡萄推介与“村马”赛事的特色活动,单日吸引游客逾万人次。

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何广摄

  葡萄产业是三都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当地通过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让葡萄藤几乎爬满了当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坡。目前,三都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9.6万亩。

  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近年来,三都结合民族文化特色,打造“葡萄节”“采摘游”等农旅融合项目,推进葡萄产业与文体旅相融合,形成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发展路,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现已建成观光葡萄长廊10公里、观光亭3个。

  “每年水晶葡萄成熟季,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200万元。”该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洪涛说,今年预估产值突破5亿元,覆盖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甜蜜事业二

  独山友芝村:良种良法,刺梨亩均增收200斤

  日前,黔南州独山县影山镇友芝村的8000亩刺梨迎来丰收。漫山遍野的刺梨树枝头缀满金黄果实,农户穿梭其间忙碌采摘。

  “今年的刺梨不仅挂果密度增加,品质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友芝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祥介绍,今年全村刺梨产量预计达1200吨,亩产量较去年提高200斤以上。

  问及丰产原因,李明祥表示,除今年雨水充足、光照适宜外,更得益于村里去年底完成的刺梨新品种标准化种植及丰产管理技术示范项目,不仅实现了品质提升,还降低种植管理成本15%。

独山县友芝村刺梨喜获丰收。(独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前各家种植水平不一,果子质量参差不齐,收益有差距。”李明祥坦言,只有品质上去了,才能卖上好价钱。村“两委”争取到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引进“贵龙5号”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和丰产管理技术,通过科学规划株距、统一病虫害防治、优化田间管理,不仅为村里培养了技术能手,更助力30余户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

  近年来,友芝村通过“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与黔南刺梨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如今,村里刺梨销路畅通,大部分由企业统一收购,运往下游加工成刺梨汁、果脯等产品。

  “我们要把刺梨种得更好、卖得更俏,让大伙儿的腰包越来越鼓。”李明祥表示,未来将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种植能手示范带动等方式,让更多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技术,让管理成本再降一降,果子品质再提一提。

  甜蜜事业三

  罗甸板庚村:直播带货,火龙果二十度甜出圈

  “朋友们,我们身后就是罗甸红心火龙果基地,火龙果新鲜下树,皮薄汁多。链接已上好,朋友们抓紧抢购……”8月8日,在黔南州罗甸县龙坪镇板庚村的蜜宝火龙果种植基地,主播们切开新鲜火龙果向网友推荐,生动的画面迅速点燃了大家的购买热情。

  随着采收季到来,基地引入电商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田间实景”的模式,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实际销量。销售高峰期,直播间开播不到1小时便售出1000单,火龙果发往全国各地。

  基地负责人陈乾坤说,自7月中旬以来,火龙果销量已突破1.5万公斤,销售额达10万元以上,成熟速度一度赶不上销售热度。

村民在采摘火龙果。通讯员 董峰应 摄

  火爆订单的背后,是基地对高品质的执着。他们采用酵素种植技术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并坚持施用有机肥料和物理防虫措施,实现了火龙果绿色生态栽培。

  此外,科技的加持也提升了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在蜜宝火龙果种植基地,A型支架种植、夜间LED补光催花,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使火龙果年开花批次增至12批,比常规种植多出3批到4批,亩产提高了30%,预计今年基地总产量可达10万公斤。

  得益于罗甸“天然温室”般的独特气候和优良生态环境,这里孕育出的红心火龙果以高甜度——“20度甜”、汁水丰盈、色泽鲜艳、营养丰富而著称,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罗甸县坚持县内外市场并重、线上线下融合并举,统筹做好产销衔接和服务保障,推动全县3.54万亩火龙果源源不断走出大山,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李嘉琪 何广 王维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