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处暑节气登场,暑热终止,秋意初生。当秋风轻起,“中国凉都”贵州省六盘水市所释放的“热效应”强劲依旧。这个夏天,凭借19℃的清凉气候和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六盘水再次成为全国游客的优选避暑胜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六盘水全景 摄影 赵桦
避暑旅游热度不减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5月至6月,六盘水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9.05万人次,同比增长11.96%。随着四川、重庆、湖南、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各大景区也迎来了客流高峰,野玉海、乌蒙大草原、梅花山等景区日均接待量均超万人次,民宿和酒店的入住率也持续攀升,部分热门酒店一房难求。
乌蒙大草原景色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水城区玉舍镇前进村的七里香民宿坐落于绿意悠悠的群山之中,清凉山风常伴。在炎炎夏日里,成为众多省外游客青睐的长住避暑地。每天,游客们或在凉亭中悠闲唱歌,或在庭院内惬意聊天,旅居生活其乐融融。
“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群山环绕,空气特别好,晚上还得盖被子,特别安静,我感觉比在家睡得好,以后避暑还会来这。”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军已在此居住一个月,他和家人都对民宿的清凉气候和安静环境十分满意。
盘州市哒啦仙谷房车营地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在六枝特区岩脚面博园房车营地,川、粤、闽等地牌照的房车一字排开,不少游客今年4月前便锁定了行程;在盘州市哒啦仙谷景区内,今年10月前的房车车位更是早早预订一空。
文体旅新业态获得认同
除了传统的避暑旅游,六盘水还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今年,六盘水创新推出“街头运动汇”,将专业赛事下沉到街头巷尾,打造沉浸式运动消费新场景。活动从7月持续到10月,涵盖多项精彩赛事,既有3人制篮球赛、滚铁环竞速、抽陀螺花式赛等传统竞技类项目,又有城市跑酷障碍赛、全民街舞争霸赛等潮流创新类项目。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运动体验区内,既有毽子翻飞、长绳跃动的传统趣味比拼,也有陆地冰壶、“酷玩大舞台”等新兴运动的热血竞技。当平衡车方阵划出流畅轨迹,尊巴舞团随音乐律动,健身操队伍在专业教练带领下掀起健身热潮……“街头运动汇”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运动体验,也让“凉都”从避暑胜地升级为充满活力的运动之城。
2025马拉松现场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作为避暑季的经典IP,六盘水马拉松已成长为享誉全国的“金牌赛事”。2025年“六马”赛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2万名选手参赛。赛事期间,六盘水推出“专属高铁列车”、免费接驳公交及露天停车位等贴心服务,还在完赛包内准备旅游、消费、美食券,既丰富跑友体验,又带动玉舍森林公园等景区客流,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夜市经济 供图 胡攀学
夜幕降临,“避暑+夜经济”又为城市夜晚增添了别样色彩。六枝特区休闲广场的“流光夜市”灯火辉煌,人声鼎沸,28家商铺稳定运营,汇聚成激活夜间经济的强劲动力。这里美食与文化交织,小吃摊、饮品店、手工艺品店琳琅满目,既能品味凉都地道风味,又能在街头表演与民俗展示中畅享清凉。许多游客白天在景区游玩后,夜晚便来到“流光夜市”,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凉都游”新注脚释放新活力
近年来,随着“候鸟式”迁徙、“随天气养生”等概念成为旅游行业热门词汇,六盘水凭借避暑游、康养游、乡村游等具有旅居特色的旅游活动,成为省内外游客避暑康养的首选。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体验“旅居中国凉都避暑的生活”,深度感受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进而爱上六盘水、留在六盘水。
“2018年夏天,我机缘巧合到六盘水来看亲戚,没曾想从此被这里的夏天‘绊’住了脚步。2019年,我们家在六盘水买了一套房子专门用来避暑,家里人都夸我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来自重庆的游客曾女士笑称,自己连续7年到六盘水度过夏天,已经成了半个凉都人。
避暑旅居不仅带动了六盘水的旅游经济,还带动了六盘水的房地产市场。2018年以来,省外来盘州市购房达3900余套,购房者来自浙江、重庆、江西等地,成为西南地区避暑旅居一大亮点。今年,六盘水将启动编制旅居城市发展规划,出台旅居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在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旅居配套服务能力、多渠道拓展旅游市场等方面下足功夫,扩大“康养旅居到凉都”品牌影响力。
水城烙锅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六盘水的美食也给八方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与烙锅并称“水城三锅”的茨冲鸡火锅、羊汤锅,凭借独特的药膳配方,成为游客“必吃榜”上的美食。今年暑期,全长3公里的水城区尖山街道“茨冲鸡火锅一条街”,因火锅店集聚成为美食地标,车流量每天能达到500辆以上。为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让品牌发展更加规范,水城区于2021年成立了“水城羊肉粉美食协会”,包括老翁记、黔椒苑、大河、向家等31家品牌会员单位,开始走上方便食品的现代化饮食发展之路,线下线上齐发力,将六盘水的舌尖美味传递到四面八方。
从打卡景点到满载而归,消费场景的延伸让“凉都游”有了新注脚。7月21日正式营业的“凉都手伴”体验店,有水城羊肉粉、烙锅辣椒面、水城春茶,还有品类丰富的刺梨和猕猴桃衍生产品,不仅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伴手礼”选择,同时凭借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和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新地标,为游客们的避暑之旅增添了一抹别样色彩。
店长王洪金介绍,“凉都手伴”体验店将六盘水独特的凉爽气候、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抽象城市名片,转化为可收藏、可互动的文创产品,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创新尝试。下一步,店里还将重点在刺梨、茶叶、猕猴桃的产品研发和衍生方面下功夫,深入挖掘它们的潜在价值,同时对文创产品进行升级创新,让更多人能把“凉都味道”带回家。
六盘水通过创新打造“避暑+”发展模式,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为文旅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从“避暑+体育”的激情碰撞,到“避暑+乡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再到“避暑+夜经济”的城市新名片,六盘水正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消费起来。游客从尝鲜到囤货,其消费行为的变化折射出对这座城市的深度认同。
六盘水梅花山 摄影 郭君海
炎热的夏季即将退场,六盘水的文旅热度仍在持续升温。未来,六盘水将持续深挖“凉资源”,做足“热文章”: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立足“旅居城市”定位,聚焦“吃住行游购娱”,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陈出新业态产品,通过推动“文旅、体旅、农旅、康旅、桥旅”等多业态融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让“中国凉都”的名片更加闪亮,让这份“热效应”持续释放更大的能量。(文 李熙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