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向“精”而行 向“新”而进——六盘水以“富矿精开”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5-09-09 10:21:1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走进六盘水工业园区,整齐林立的标准化厂房、挥舞手臂的“小巨人”、铆足干劲的工人、络绎不绝的订单运输车辆,协力奏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0.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4%,工业,成为稳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

  近年来,六盘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的思路,实施“富矿精开”战略,落细落实“1+3”重点工作,坚持能源及能源化工“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在“矿”上做文章,在“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发展具有老工业城市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突围:产业破局挺起发展“脊梁”

  在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一滴炽热的铝水从双元铝业冶炼炉出炉,仅用10分钟便送达下游企业,转化为汽车轮毂、铝线杆等2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无缝接力”模式,正是六盘水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缩影。

  园区以“1+3+N”发展模式为核心——“1”即以双元铝业为“链主”企业,“3”围绕铝合金棒、铝杆、铝卷三大基础产品,“N”则不断延伸出家居、交通、机械、包装等多个终端领域的深加工产品线。目前,园区已集聚55家企业、66个项目,已发展成为当前贵州铝水转化率最高、产品门类最全、链条最长、配套最完善的百亿级“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铝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130.32 亿元。

  “过去我们只卖铝锭,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现在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水城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园区正全力构建“电解铝—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回收利用”的闭环产业链,推动“铝水不落地、直供不冷却”,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发展双赢。

  不止于铝,钢铁产业也在向“精微制造”跃迁。在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特种钢丝正在生产线上缓缓成型。这款国内首创的高强度钢丝,打破了传统工业“重规模、轻精度”的惯性,广泛应用于高端桥梁缆索、矿山提升绳等领域,标志着六盘水钢铁产业由“粗放加工”向“高端制造”迈进。

  更令人振奋的是,首钢水钢技术团队历经数百个日夜攻关,成功研发出72A帘线钢,直接带动企业年营收增长超2亿元。

  与此同时,煤化工产业链也在加速延伸。过去,焦炉煤气多被直接燃烧排放,如今在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这些“废气”正被转化为高纯度氢气。公司投资百亿元建设“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年可提纯氢气4000万标方,不仅支撑起4条氢能公交线路和100辆氢能重卡运营,更在全国率先实现商用氢能机车试运行,为“双碳”目标探路。

向“精”而行 向“新”而进——六盘水以“富矿精开”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_fororder_1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变废为宝,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乾指着正在运行的氢气提纯装置说。该项目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氢能铁路货运交通的空白,也为传统焦化企业开辟了绿色转型新路径。

  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展深化。六盘水正全力打通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三大精深加工链条,推动煤化工向新材料领域延伸。金兰盛锦、三强新能源等下游企业相继入驻,永荣集团煤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积极推进,水城煤炭储配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煤炭储配功能,首个储能电站水城陡箐储能电站一期建成并网,盘江新光电厂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工业发展后劲十足。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装上智慧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六盘水深知,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富矿精开”。

  在煤炭领域,智能化逐渐成为标配。走进水城区发耳煤矿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井下采煤机的运行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千米深井下的智能化设备即可精准作业。作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发耳煤矿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安全系数显著提高。

  截至目前,六盘水煤矿智能化、机械化“两化”改造率先在全省实现100%全覆盖,建成21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15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三利用”水平全省领先。

  在电力领域,盘南2×66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年消耗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360万吨,年发电量可达66亿千瓦时,成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的核心引擎。

  在钢铁行业,水钢集团持续推进“制造+服务”模式,完成国家无车承运人试点建设,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钢厂余热为市中心城区集中供暖,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在建材领域,“煤矸石—发电—粉煤灰(脱硫石膏)—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已成型,培育新型墙体材料企业120多家,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真正实现“吃干榨尽”。

  科技创新平台也在加速集聚。2024年,六盘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8项,建成6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六盘水师范学院“煤矸石制取白炭黑”技术成果以5500万元转让,创全市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新高。

向“精”而行 向“新”而进——六盘水以“富矿精开”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_fororder_2

黑拉嘎科技装备公司的机器人制造设备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数字化转型步伐同样加速。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智慧产业园“5G+”项目、盘誉泰合机械智能焊接车间、天香宜植物油5G工厂、美味园智慧辣椒工厂等一批典型案例入选全省数字化转型名单。六盘水入选国家“千兆城市”。

  一项项技术突破的落地,离不开城市对创新生态的精心培育。六盘水创新建立“走访帮扶—问题分解—跟踪督办—销号反馈”的闭环机制,精准解决企业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等难题,上半年全市新增工业经营主体666户,93 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集群逐步壮大。创新正成为六盘水工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绿色赋能:激活发展“绿动能”

  六盘水坚持算好生态保护的政治账、整体账、长远账,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生融合”。

  盘南低热值煤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年消耗低热值煤360万吨,提供超千个就业岗位,标志着六盘水在绿色能源利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公司年产5000吨碳酸锂项目已投产。公司总经理兰立华介绍:“我们年处理含锂废渣、锗废渣、钨铁尾矿等工业固废10万吨,通过先进工艺提取电池级碳酸锂,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该项目实现了“变废为宝”,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提供关键原料。

向“精”而行 向“新”而进——六盘水以“富矿精开”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_fororder_3

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公司生产现场  供图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

  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百企引进”“千企融合”,推进工业产业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择优发展。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能矿装备产值超过68亿元;建成全球同行业中装备水平最先进、资源利用率最高的硫酸锰生产线;纺织无水染整项目调试安装完毕,实现染整废水、废物零排放。

  贵州誉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成长为省级10亿级龙头企业,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等进入省级100亿级龙头企业培育。

  “我们正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绿色经济增加值比重持续提升。”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六盘水正以“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

  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从粗放增长到绿色转型,六盘水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的新路。(文 孙大方 袁海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