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2025-09-17 16:43:16来源:天眼新闻编辑:颜观潮责编:颜观潮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在文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如何让游客带走一座城的记忆?六盘水找准自身文化特色,创新文化表现形态,以“凉都有礼”品牌为核心,将地方特产与文创产品打造成激活经济、传递文化的新引擎。

  9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旁的凉都文创店,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店内陈列了一系列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水城烙锅冰箱贴、农民画、刺小妮、妥宝等系列产品,以及融合民族元素的耳环、胸针等配饰。这些充满城市印记的“小物件”,正悄然成为游客“必购清单”上的热门选择。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凉都文创店内,游客正选购商品。(桂榕/摄)

  自8月8日开业以来,凉都文创店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从拍照留念到“三线”文创,再到品尝“凉都三宝”,能逛、能玩、能吃、能带走,城市礼物与线下购物的融合,不仅为游客了解六盘水打开新的窗口,也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

  截至9月10日,该店已实现销售收入14.53万元,其中售出文创冰淇淋1642支、刺梨酥饼417盒、刺梨果汁饮料617瓶、冰箱贴238个。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凉都文创店内,游客正选购商品。(桂榕/摄)

  “店内397种产品始终坚持本土、非遗与原创三大标准,自主研发的烙锅和羊肉粉造型冰箱贴等明星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目前线上店铺正在筹备中,未来将让凉都文创故事传播得更远。”凉都文创店负责人方荔墣告诉记者。

  “买点什么回去,证明我来过六盘水。”这是不少游客的心声。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体验,从拍照打卡到收藏记忆,他们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更希望将独特的美食与旅行回忆带回家。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凉都文创店内一角。(桂榕/摄)

  “以前很多顾客问能不能打包羊肉粉带走,但当时技术有限做不到。但今天,我们的生产线每天可生产6万袋。”9月10日,在六盘水老翁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翁记)的智能生产车间,总经理翁明镜告诉记者。

  今年6月,老翁记耗资3000万元建设的新厂房投入使用,配套了全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料处理到熬汤、配料,再到灌装、包装,智能化控制系统全程把关,智能温控系统精准控温,既守住了老工艺熬出的醇厚汤底,又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的稳定高效。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六盘水老翁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带货。(桂榕/摄)

  如今,老翁记已实现90%的机械化生产,每月销羊肉粉、牛肉粉等产品超20万袋,让六盘水味道轻松“飞入寻常餐桌”。“我们要让产品走出去,卖出去一袋,复购三袋。”翁明镜告诉记者。

  从实体店到现代化中央厨房,老翁记的蜕变正是六盘水特色美食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小小城市礼物,不仅可以让一座城市的文化从一地“走出去”,还可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推动城市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激活消费新场景,唤醒城市新活力。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六盘水老翁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包车间内,工人正在打包发货。(桂榕/摄)

  去年11月,六盘水举办“遇见臻好·凉都有礼”创意设计大赛,收集到150件作品,各类富有地方文化及商家特色的创意作品,不仅展现了六盘水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更贴近市场需求,易于购买与携带,成为游客心中的“凉都必BUY好礼”。

  “我们设计的黔友记折耳根产品在大赛中荣获铜奖,激励我们研发更多融合文化与美食的六盘水特色产品,让游客通过美味读懂文化。”贵州子非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青告诉记者,首批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售罄,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凉都有“礼” ①】让城市记忆“带得走、记得住”

六盘水老翁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工人正在包装产品。(桂榕/摄)

  独特的文化需要生动的表达与鲜活的传承,更需要集中展示的窗口。今年7月21日,“凉都手伴”万达旗舰店开业运营,汇聚130款本土好物,从刺梨制品到盘县火腿,宛如一个微缩的凉都生态博物馆。店内首创“伴手礼+非遗体验+城市IP”模式,并提供扫码邮寄服务。于游子而言,一抹思乡情感有了寄托;于游客而言,一段旅途记忆有了可感的承载。

  从一碗羊肉粉的工业化生产到一个冰箱贴的文化表达,六盘水通过“凉都有礼”品牌,将气候资源与文化底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能。这份可带走的“城市记忆”,既满足了游客“带走一座城记忆”的情感需求,也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业态和模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