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共挖数智富矿 共筑数智大厦|构建数智基座为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2025-09-25 09:37:25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运用多种数字技术打造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接待游客超190万人次;

  贵州数字文化馆平台总访问量已达340多万人次;

  贵安超算中心为全国150余部影视作品提供渲染算力支撑;

  …………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根本、文化和科技融合为方向,结合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和在千行百业的落地应用,谋划实施文旅数智化创新工程,进一步强化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共挖数智富矿 共筑数智大厦|构建数智基座为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游客观演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热度高。

  通过构建数智基座,在文旅数智化融合发展方面赋能“四大文化工程”。

  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建立全省红色旅游数字地图APP,设置红色旅游线路智能推荐、有声明信片、AI民族卡通形象、红色留影、在线打卡红色景点等功能。选取128个经典红色点位进行详细介绍,推出一批精品线路串联红色文化资源。

  完成屯堡文化数据库建设,整理拥有1.5万条屯堡文献知识细颗粒度标引标签,4万页屯堡文献数字化。

共挖数智富矿 共筑数智大厦|构建数智基座为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贵州数字文化馆。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完成44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12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在文化和旅游部验收中获得优秀。开展苗绣项目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启动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化记录工作。9月16日,通过数字孪生、VR、AI等技术,实现了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互动操作、文化传播与教育以及数字成果转化等功能的贵州非遗数字馆上线,数字技术让非遗焕发新生。

  与此同时,贵州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提升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持续推进公共文化云建设,集成全省文化馆优质资源,整合平台资源总量达42TB,贵州数字文化馆平台总访问量已达340多万人次;完善“多彩贵州文化云”平台,整合全省文化场馆与活动信息,建立统一公共文化服务窗口,覆盖全省各县(市)3553家文化场馆和景区,注册用户115.69万。开展直录播活动2997场,更新推送场馆及活动信息11.17万条,上线艺术普及课程354门,展示基层文创与非遗产品1.2万个,举办新媒体宣传与服务推广活动155场。

共挖数智富矿 共筑数智大厦|构建数智基座为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贵州省博物馆数字化展览。

  在推进数字展馆建设方面,以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黔西南州博物馆和四渡赤水纪念馆等为试点,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工作,实施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古籍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及展陈提升等工作。建成上线贵州省博物馆小程序。

  实施基础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完成沙滩文化典籍、红色革命文化文献等数字化加工,建成精品古籍 VR/AR 数字资源库、古籍数字化项目等。完成 51万条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搭建了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发布平台。

共挖数智富矿 共筑数智大厦|构建数智基座为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贵安超算中心。

  优化利用大数据产业基础,打造数智基座,持续夯实算力保障。

  截至目前,全省在建和运营重点数据中心49个,算力规模累计106.51EFLOPS,其中智算占比97.29%,稳居全国国产化智算资源第一梯队,贵安超算中心为全国150余部影视作品提供渲染算力支撑。

  全省集聚数据标注企业27户、华为云生态伙伴企业87家,数据标注人员超6500人,打造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数据产业园等3个省级数智产业园,为数智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赋能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9月23日召开的贵州文旅数智化创新工程推进会,为贵州文旅数智化创新按下“快进键”,锚定目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未来必将催生更多成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