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逐风黔北山水 ▏首届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S5赛段(余庆大乌江-湄潭中国茶海)
2025-10-14 16:55:45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百里茶海翻绿浪,千年人文织锦绣,185公里的环贵州皇后赛段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心灵的洗礼。

  车轮滚滚,穿梭于贵州遵义的无边茶海;汗水淋漓,洒落在185公里的挑战之路。首届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S5余庆大乌江-湄潭中国茶海将于10月23日开赛。

  本赛段以185公里的壮阔征程,串联起余庆至湄潭一路的茶海胜境。这里不仅是专业选手一决高下的终极舞台,更是每一位骑行爱好者与黔北山水共鸣的心灵之约。

1.jpg

图:S5余庆大乌江-湄潭中国茶海 职业组线路图

2.jpg

图:S5余庆大乌江-湄潭中国茶海 骑游组线路图

  赛段难度:挑战与荣耀并存

  职业组选手将完成余庆到湄潭的全程185公里挑战,累计爬升2489米。骑游组则从余庆县河滨广场出发,抵达大乌江镇,全程43公里,让业余骑行爱好者也能体验在贵州茶海间骑行的乐趣。

  作为首届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收官赛段也是“皇后赛段”,它不仅是赛事中最具挑战性的赛段,更因是整个赛事的最后一役,而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场——选手的综合实力将在此得到终极检验,赛事的最终排名格局也将由这一赛段直接定鼎。

  “皇后赛段”的至高荣耀与收官战的战略地位,恰似一柄点燃斗志的火炬,唤醒选手内心深处对竞技巅峰的渴望与突破极限的决心,在这场终极对决中,唯有强者方能在余庆大乌江与湄潭中国茶海的山水间,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3.jpg

    驰骋茶海:骑行在画卷之中

  S5余庆大乌江-湄潭中国茶海赛段,穿梭于贵州最负盛名的茶乡之间,沿途风光如诗如画。

  途经的余庆县松烟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骑游小镇”。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青石板路绕着稻田蜿蜒,自行车轮碾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沾着草木清香与烟火气息。

  在本赛段的终点中国茶海,还可以登观海楼远眺,看万亩茶田如碧浪翻涌。视觉的冲击与心灵的震撼在此交融,为骑行者献上一场极致的自然盛宴。

4.jpg

  人文风采:沿途文化体验

  赛道如一条文化丝线,串联起苗侗村寨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土家油茶升腾的袅袅炊烟,以及“天下第一壶”所彰显的文化自信。骑行其间,既是一场挑战自我的运动征程,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巡礼。

  在余庆,可深度体验采茶制茶的农耕意趣,还可亲身参与非遗制茶技艺,触摸茶叶的匠心温度;在湄潭,能静心感悟茶道蕴含的哲学意蕴。这些饱含土地温情的人文体验,让每一次驻足都成为心灵的能量补给站。

  特色茶韵美食图鉴

  ✔️柴火灶炒茶香饭:现采鲜叶搭配土灶焖制,茶香四溢,馋得骑行服都想“蘸两口”。

  ✔️茶香腊肉:茶叶熏制的腊肉,肥而不腻,佐以茶酒,风味直接“封神”。

  ✔️土家油茶:非遗体验再添一笔,咸香浓郁,一口入喉,助力骑完185公里全程。

  ✔️茶酥饼:酥皮包裹茶馅,甜中带涩,是骑行补给站里的“隐藏美味款”。

  周边体验:赛场之外的多元美好

  赛事的魅力不止于竞技,沿线的特色旅游体验更让选手与观众沉醉流连。

  湄潭兰馨茶庄园:在青瓦白墙的雅致庄园中,游客可深度参与采茶、制茶全过程,还能DIY创意茶饮;夜间的特色茶宴更是一绝,腊肉香肠佐以酱香茶酒,风味层次丰富且极具当地特色。

  余庆二龙茶山:可尽享湖畔垂钓、游船赏景的悠然;晚餐时,柴火灶烹制的地道茶菜上桌,每一口都是萦绕舌尖的乡愁滋味。

  余庆飞龙湖景区:乘船驶入这片“贵州第一大人工湖泊”,碧水如绸带缠绕着丹霞赤壁,两岸峰林错落成天然的山水画卷。你可以在湖面上体验刺激的快艇冲浪,也能静坐观景台,看白鹭掠过水面、云雾漫过山头。

6.jpg

图:遵义市余庆县飞龙湖景区

  在这里,每一位骑行者都是故事的共创者。专业选手于挑战中不断刷新极限边界,业余爱好者在骑行里邂逅更好的自我。当车轮碾过浩渺茶海,当汗水浸润一方热土,这场骑行早已超越体育竞技的范畴,成为生命与自然交响的美妙“传骑”。

  报名

  想要报名骑游组的小伙伴可以手机下载“野途”App,搜索“环贵州”便可以参与报名。(来源:贵州省体育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