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角村荣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在这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块古碑、一群“绣娘”、一支“双语宣讲队”,zheng 悄然编织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牛角村
在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的一棵古树下,一块1938年镌刻的“公议碑”静默矗立。“不准砍伐公山箐林”“不准欺孤掠寡”“不准盗瓜园小菜”等朴素规约,历经八十余载依然清晰可见。“这些话蕴含着我们村的治理智慧,牛角村能获得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块碑功不可没。”在村党支部书记蔡家辉看来,这块石碑是村寨的“传家宝”。

大树下的“公议碑”
这块古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更在于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转化。村党支部将碑文精神融入现代村规民约,使之成为调解纠纷、促进和谐的“活教材”。去年,村里两兄弟因宅基地产生矛盾,村干部用“石碑古训”进行劝导,最终促成兄弟握手言和。这种依托传统智慧的矛盾调解方式,既彰显法治精神,又充满人文温度。
为使团结互助精神更加可视可感,村党支部在古碑周边打造了民族文化长廊,56个民族的剪纸壁画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宏大叙事。
与此同时,当地的妇女们也在民族团结中发挥着“半边天”作用。村民韦厚珍身为布依族非遗传承人,在村里开设了刺绣工坊,组织各族“绣娘”开展刺绣、蜡染等集体活动,在飞针走线间增进情感交流。“我们以文化为媒介,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韦厚珍说。

韦厚珍与姐妹们交流刺绣
一支由多民族村民组成的“双语宣讲队”也是牛角村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用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走村串寨,将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措施精准送达每位村民。在布依族村民家中,宣讲队员用流利的布依语讲解医保政策,消除了语言障碍,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这种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村支书蔡家辉与村民伍正德用布依语交流“丰收”
“‘丰收’用布依族语言怎么说?”
“勒透”,“相当的勒透!”
在金黄的玉米堆旁,村支书蔡家辉与村民用布依语交流“丰收”喜悦,畅谈民族团结。“大家相处得相当好,都是亲戚朋友、兄弟,讲起来都是一家人了嘛。”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民族团结的真谛。
如今的牛角村,整洁的路面、别具民族风格的路灯、完善的污水管网。“民族团结一家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等醒目标语随处可见。

“双语宣传队”给村民宣传民族政策
牛角村坚持“民族团结无小事”的理念,通过修建文化广场、举办“一家一道菜”民族联欢会等方式,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我们让各民族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增进感情,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蔡家辉表示。
人心齐,则乡村兴。2024年,牛角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80元,增长9.3%,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花朵。(文/图 谢俊 浦仕美 令狐荣骏 甘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